G/S模式下基于组件的地学浏览器研究及应用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danger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空间信息服务主要有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和浏览器/服务器(Brower/Server)两种结构,代表软件分别为ArcGIS和WebGIS。以C/S结构为主的胖客户端在处理海量的空间数据,提供三维图形体验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是部署麻烦,升级更新费时。后期出现的B/S结构,应用程序可以统一部署在服务器端,维护工作只需要在服务器端进行,客户端仅需要一个Web浏览器即可,这样极大的减少部署维护费用。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统一的浏览器界面和链接操作方式无法为最终用户提供丰富的图形使用体验,可操作性较差。本文针对空间信息服务在现有C/S、B/S模式下客户端功能的不足和空间数据服务需求,采用新型的空间信息网络服务模式——G/S模式,该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它以三维可视化终端作为地学浏览器,通过访问分布式服务器群对空间数据进行统一、灵活、层次化的展示和管理。作者结合G/S模式下地学浏览器的特点,利用组件技术这一新型软件设计思想实现了对地学浏览器的定制开发,通过对地学浏览器的功能以及界面设计,实现了地学浏览器对于空间信息的显示与共享服务。本文的研究成果为以下几点:l实现了一种采用组件技术的通用地学浏览器,结合空间数据服务器共同构建新的空间信息网络服务模式;l提出了一种开发地学浏览器的组件框架,采用该组件框架可以灵活地定制开发客户终端,据此设计的地学浏览器能够提供较之同类更直观的空间信息三维展示功能;l初步实现了HGML/KML转换工具集,超地理标记语言HGML和国际标准KML之间相互转换,使得地学浏览器在处理地学信息方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办法,在行业开展应用能为管理部门和广大用户提供便捷的空间信息网络服务。采用组件技术按照以下步骤实现地学浏览器:首先按软件工程和软件方法学对地学浏览器进行需求分析;并对地学浏览器的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然后利用组件开发等关键技术,在支持超地理标记语言HGML下实现地学浏览器;最后通过实例验证其可行性与科学性,得出G/S模式下的地学浏览器在空间信息处理和三维展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结论。
其他文献
车牌识别是模式识别领域的经典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车牌识别技术的研究能够推动数字图像处理、机器视觉、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技术在智能交通
学位
随着互联网规模和应用的快速增长,网络拥塞问题已经引起广大用户以及研究人员的密切关注。网络中不断增加的开环应用则加重了这种拥塞现象,特别是在Internet中占较大比例的多
Web服务技术是当前基于Internet构造跨企业分布式应用的标准框架,是基于SOA的企业业务集成解决方案的支撑技术。Web服务组合技术用于实现服务之间的有效集成,成为衔接以Web服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实时数据库系统中的历史数据库,构建实时数据库系统VegeBam的基本层次结构和研究历史数据库中的多维空间索引技术,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一个具有自主知识
在程序设计语言考试中,编程题的计算机自动出题技术及自动评分技术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应用,也是实现编程题在线考试功能的关键技术。根据试题难度及实际考试情况的不同,专家
分类是数据挖掘任务之一,KNN算法是一种思路简单,易于实现的分类算法。KNN根据未知样本的K个近邻样本来预测未知样本的类别,近邻样本的选择是根据一定的距离公式判定的。距离的
天然卫星的高精度天体测量能够改进行星及其卫星的轨道理论,对太阳系起源和行星物理的研究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天然卫星的高精度定位观测对空间探测也具有基础性和前瞻性的意义,如
煤与瓦斯突出一直是国内外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关注的焦点问题。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煤矿存在着多种安全隐患方面的威胁,煤与瓦斯突出最为严重和常见。由于预测手段的落后,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