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greeting communication in the light of relevace theory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候语是日常礼仪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问候不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温暖的传递。随着世界各地人际交往的增加,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其中也包括对问候语的研究。问候语的功能表现为人际的,即协调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建立,增进和巩固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方在问候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与冲突。本文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对问候语的跨文化交际进行尝试性研究,目的是证明关联理论对问候语解释的合理性和关联理论对问候语的强大解释力,以期对促进中西方在问候语方面的交际有所帮助。   关联理论是1986年Sperber & Wilson在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中提出的,它是和Grice的关于交际的编码-解码模式不同的一种明示-推理模式,他们认为明示-推理模式是基础,编码-解码模式只是附属于它的一种过程。运用关联理论解释跨文化交际中的问候语,有利于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跨文化交际中问候语成功和失败的本质。这种方法为问候语以及其他言语行为,如赞扬,拒绝,称谓等打开了新的研究视野。这同时也促进关联理论在跨文化交际领域的广泛应用。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可以说明关联理论是可以解释跨文化交际的,一在于跨文化交际的误解常来自于不同认知环境下对暗含内容的不恰当理解,因此成功的跨文化交际需要大量的推理;二在于推理是关联理论所主张的人类交际的重要特征,因此跨文化交际的关联阐释是可行的。   本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说明该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论文的结构。第二部分介绍了问候语的功能,分类,及其特点,这部分介绍了问候语在中国文化及西方文化中的不同表现及原因。第三部分从关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关联理论的应用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介绍。第四部分主要是依托关联理论对中西问候语进行分析,这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所在。论文第五部分总结全文,并指出无论出于何种主流文化,中西方要充分认识到问候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的存在,互相了解互相包容,才能进行更有效的交际。最后,作者希望能通过本文帮助人们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其他文献
学位
卡森·麦卡勒斯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成就突出的现代南方女作家,她的处女作《心是孤独的猎手》中呈现出的“精神隔绝与孤独”主题成为其所有作品反复表现的主题。从二十
话语标记语是日常交际中多见的语言现象之一,也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它穿插在交际话语中,并不改变语言本身的内容,却会产生一定的语境效果。正确有效地使用话语标记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