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金融自由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国际金融市场的互动性也随之增强,各国商业银行业相继取消法律限制、鼓励各国商业银行之间的自由化发展,致使全球范围内的银行格局发生变化。中国持续深化改革开放,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建设银行不能固步自封,也要走向国际市场,配合走出去企业展开跨国经营,不断占领国际金融市场,提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同时,商业银行通过国际化的方式不仅可以降低经济周期波动风险、购买力风险、汇率风险等系统性风险,而且可以在经济高增长的背景下获得更加丰厚的回报。中国建设银行要不断扩大国际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在此基础上更要提升银行收入的多样化和稳定性。本文从中国建设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设立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四方面对中国建设银行机构国际化发展进行了研究。中国建设银行机构国际化是全球经济联动性不断紧密、各国银行业之间互动性的增强、人民币国际化势头迅猛、“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宝贵机遇和自身发展的驱使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本文第二章对中国建设银行机构国际化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从数量、布局及其设置方式角度进行研究。中国建设银行机构国际化起步时间较晚,在股份制改革之后快速发展,中国建设银行海外分支机构集中分布在亚洲和欧洲,在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分布相对较少,全球海外布局网络初步形成,但是仍然存在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另外中国建设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以新设投资方式为主,海外并购经历较少。本文第三章对中国建设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布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地理文化因素和中国建设银行自身情况进行了研究。首先,政治因素需要考虑中国和东道国两方面,主要是中国的政策导向和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其次,经济因素包括东道国的金融开放度、市场规模、市场潜力、金融聚集度以及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这个经济往来包括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往来;再次,地理文化因素包括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地理距离远近和文化差异。一般情况下东道国的资源越丰富、与中国的距离越近中国建设银行更愿意进入当地市场展开跨国经营,但是两国之间的距离在中国建设银行机构国际化之初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随着科技网络、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地理距离的弊端得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另外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越小,同质性越高,中国建设银行更倾向于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最后就是中国建设银行自身的因素,主要包括中国建设银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和综合实力两方面。具体而言,中国建设银行坚持“壮大亚洲、巩固欧洲、突破美澳、重视新兴国家市场”的发展战略,这决定了其海外机构的布局;另外,中国建设银行是中国第二大国有商业银行,其资产规模较大并重视金融科技创新,这为中国建设银行在一些发展程度不够高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提供了强力支持;但是与国际上知名的大型跨国银行相比中国建设银行具有的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的所有权优势被弱化,对此中国建设银行可以采取海外并购的方式进入当地市场,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知识、发展模式等。本文第四章从海外机构的设立和现有海外机构的发展两方面对中国建设银行机构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中国建设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设立存在开设分支机构和海外并购两方面问题。中国建设银行在开设分支机构中面临东道国风险多样的问题;在海外并购中存在经验不足、并购后整合资源能力较弱的问题;现存海外机构存在国际化业务单一、管理机制不科学、风险制度不健全、人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对此本文在最后一章为中国建设银行机构国际化提出了对策建议。首先,中国建设银行应该结合东道国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市场进入方式;如果选择在东道国开设新的分支机构则需要加强整体把控;如果采取海外并购的方式进入市场则需要提高并购后的资源整合能力;提高金融创新能力、打造特色产品、提高金融产品的多元化;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和治理模式;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培养专业人才。综上所述,中国建设银行机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是当今开放经济的必然选择。中国建设银行需要对现存的机构国际化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来更好地促进中国建设银行机构国际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