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农业一直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三农”问题也一直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农民的生活质量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就甘肃省地理位置而言,该地深居我国西北内陆,区域内环境恶劣,常年干旱少雨,自然灾害多样且频发,给当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农业生产的成本投入和经营收益不相匹配,迫切需要有效的农业风险管理工具为其农业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主要研究了甘肃省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情况。得出结论是在控制了产业结构、财政支农幅度、城镇化率、人均耕地面积、农业科技水平和成灾率等因素的条件下,农业保险密度和农业保险赔付支出均与农民收入呈现正相关关系,说明农业保险的发展能够有效弥补农民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风险损失,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效盘活农村资金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为农民收入稳定保驾护航;同时,文章通过论证发现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在长期和短期方向一致但影响幅度不同,农业保险在长期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显著性强于短期,说明农业保险作为一项惠农支农的政策,贯彻实施时间越长,对农民收入的稳定和保障效果越好。基于理论和实证的分析,立足于甘肃省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为了使农业保险更好发挥稳固农民收入的作用,应当从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发展特色优质农业保险产品、合理厘定农业保险费率以及培养高素质农险从业人员等角度出发,长期坚持和贯彻农业保险政策,保证农业保险在助力甘肃省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