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100%油酸制造实验大鼠耳廓痤疮模型,观察三黄凝胶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的抗角化作用及三黄凝胶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血清 IL-1α、TNF-α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三黄凝胶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50只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正常组共8只,另一组为造模组共42只。于造模组每只大鼠右耳廓皮内涂抹100%油酸,每日1次,每次约0.3ml,连续3w。涂100%油酸至第22天,随机抽取两只造模大鼠,切下右耳涂油酸处的2个耳片,以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依照实验性粉刺组织学判定分级标准,提示实验性痤疮模型形成。将造模组剩余40只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维A酸乳膏阳性对照组、三黄凝胶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实验第22天,开始外用涂抹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均不涂抹任何药物,各治疗组给药剂量分别为:阳性对照组0.025%维A酸乳膏(2.8×10-5g/kg.d),三黄凝胶高剂量组(0.08g生药/kg.d)、三黄凝胶中剂量组(0.04g生药/kg.d)、三黄凝胶低剂量组(0.02g生药/kg.d),涂药部位均为右耳廓造模处,每日1次,连续给药2w。末次给药24h后切下各组大鼠右耳廓,作组织学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显微照相;同时取各组动物的股动脉血,共6组,分离血清,-20℃保存备用。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IL-1α、TNF-α的含量。 结果:1、对大鼠耳廓实验性角化模型的影响,三黄凝胶涂抹大鼠耳廓角化部位的皮肤,可减轻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过度角化和表皮层的增厚。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差异(分别为P<0.05、P<0.05、P<0.01);阳性对照组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低、中剂量组作用与其相当,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效果进一步增强。2、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血清 IL-1α、TNF-α含量的影响,正常组、阳性对照组、三黄凝胶低、中、高剂量组血清 IL-1α、TNF-α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低、中剂量组与其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三黄凝胶可减轻油酸致大鼠耳廓痤疮模型的过度角化和表皮层增厚,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三黄凝胶可降低大鼠耳廓痤疮模型血清 IL-1α、TNF-α的含量,因此推测,三黄凝胶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和减少IL-1α的分泌从而阻断痤疮的形成;同时降低血清中TNF-α的含量,抑制炎症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减少渗出,阻断痤疮炎症级联反应,从而减轻痤疮的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