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幕切迹间前隙的解剖及有关手术入路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脑幕切迹前间隙是颅底肿瘤和动脉瘤多发区,以往是手术的禁区。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提高,各种新的手术入路应用于该区域的病变的治疗,手术全切率提高,死亡率、伤残率降低。合理利用该区域神经、血管和脑组织的天然间隙暴露和处理病变,熟悉该区域有关结构的解剖变异关系,是提高该区域病变手术效果的重要方法,是该区域临床解剖研究的重点和新领域。本实验研究在尸头解剖的基础上,观察和测量了小脑幕切迹前间隙内神经、血管及脑干和下丘脑之间的解剖关系,并模拟了三条有关手术入路,探讨小脑幕切迹前间隙病变手术治疗的方法。本实验分为三部分: (一)目的 探讨小脑幕切迹前间隙内神经、血管及脑干和下丘脑之间的解剖关系。方法 在成人尸头标本上观察和测量小脑幕切迹前间隙内神经、血管及脑干和下丘脑之间的解剖关系。结果小脑幕位于大脑和小脑之间,其前内侧缘游离,围绕中脑,向前附着于岩尖和前、后床突。小脑幕和中脑之间的空隙称为小脑幕切迹,脑干的前方为前间隙。动眼神经是重要的解剖标志,动眼神经内间隙有动眼神经珠网膜段和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后交通动脉形成,动眼神经外间隙有动眼神经珠网膜段、小脑幕切迹缘形成。后交通动脉与动眼神经之间的毗邻关系的存在变异,后交通动脉可位于动眼神经的上方(23/30),隔后床突,供应垂体柄漏斗;亦位于动眼的上方,后床突的下方(7/30)。其穿支供应下丘脑、大脑脚。基底动脉末端分叉的高度变异很大,基底动脉末端平均高度为0.099±0.0076(0.072~0.342)cm,1/4(8/30)位于基线下方,3/4(22/30)位于基线上方,这是决定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手术入路的主要因素。Liliequist膜由中脑叶、间脑叶和中间叶组成,分相隔脚间池和视交叉池。中脑叶构成脚间池前下壁,前端附着于漏斗一垂体柄背侧面并围绕垂体柄与视交叉蛛网膜颅
其他文献
教学/学习用书是高校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教学/学习用书具有不同于其它文献的特点,高校师生的检索利用也不同于其它馆藏图书.为提高教学/学习用书的利用率,方便高校师生检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C-NET网络的电梯群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多电梯的统一协调调度和管理,提高了电梯的运行效率,运行稳定可靠。
传统的使用皮尺勘查交通事故现场的方法,测量精度低、劳动强度大。从精度、速度及便携性3个方面分析了差分GPS应用于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可行性。并使用计算接收机可视卫星数的方法,详细讨论了差分GPS测量事故现场的适用环境。
分析了塑料拼插件外壳的结构工艺特点,运用Moldflow软件优化分析平衡浇注系统,对浇注系统进行了填充、保压分析,确定模具结构为一模四腔,并设计了浇注系统。借助于三维设计软
从明代的禁戏政策、清初中国武戏的兴起对地戏形成时间进行考察,然后再结合屯堡有限的证据得出综合性的判断,认为屯堡地戏可能是一种形成于清初的、以武戏为主体的、具有族群
针对输变电建设工程结算管理进度迟缓、工程投资控制难度大等问题,文章详细分析了一些工程结算管理过程中的共性及个性的问题,并阐述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从而达到提高工程
研究背景 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以下简称IS)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脊椎畸形,其病因仍然不清楚。虽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了许多可能的致病因素,如基因遗传因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大,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来华留学的人数不断攀高,这既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认可,也从另一方面对我国留学生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分析
如何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和院外第三方资源进行有机的集成揭示,有效实现跨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是当前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从2005年开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