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Skp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背景与目的S期激酶相关蛋白1(Skp1)是SCF泛素连接酶复合物的一种特异性连接蛋白,它可以通过稳定F-box蛋白,从而增强底物结合能力,参与到细胞周期调控中,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证明SCF复合物在肿瘤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并且一些F-box蛋白已被证明是治疗人类癌症的潜在靶点。然而,关于Skp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研究还比较少,其是否可以作为NSCLC治疗靶点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检测Skp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4例NSCL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Skp1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Skp1在86例NSCL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kp1蛋白的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39例NSCLC患者及27例健康人血浆中Skp1蛋白水平,并分析NSCLC及正常健康人血浆中Skp1蛋白水平差异和Skp1的水平与NSCLC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kp1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在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01)。ELISA结果显示,NSCLC病人血浆中的Skp1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03)。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Skp1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高表达与中晚期(Ⅱ+Ⅲ)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kp1蛋白能够作为影响中晚期(Ⅱ+Ⅲ)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Skp1蛋白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Skp1蛋白在NSCLC患者中高表达,并且Skp1蛋白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与中晚期(Ⅱ+Ⅲ)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中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SUMO激活酶E1亚基(SAE1)在肺癌发生与发展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背景与目的SUMO化途径是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途径,SUMO蛋白家族介导的转录后修饰通过调节多种细胞过程,包括转录、复制、染色体分离和DNA修复,从而驱动肿瘤发生的不同阶段。SUMO激活酶E1亚基(SAE1)是SUMO化途径中的第一个酶,其在Myc介导的肿瘤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目前关于SAE1在肺癌的研究较少,功能尚未明确。实验室前期利用质谱技术比较了肺癌和COPD患者痰液中气道脱落细胞蛋白质差异表达情况,分析鉴定出SAE1在肺癌患者痰细胞中显著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AE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过表达,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类型及肺鳞癌患者总生存期相关,提示SAE1可能在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课题旨在通过改变肺癌细胞内SAE1的表达水平,检测其对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进一步探索SAE1在肺癌发生发展中所发挥的生物学功能,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利用shRNA技术和质粒克隆技术在肺癌细胞系中敲降和过表达细胞内源性SAE1基因,构建SAE1敲降和过表达质粒,瞬时和稳定转染肺癌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AE1在肺癌细胞系的表达改变水平,并检测Myc基因相应的表达变化。利用CCK-8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SAE1基因表达变化对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最后,利用裸鼠致瘤实验比较各组裸鼠成瘤能力的差异,进而评估SAE1基因对细胞恶性程度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从蛋白水平上证实了肺癌细胞系中SAE1基因的敲降和过表达效果,并且Myc基因也出现了相应的改变。CCK-8实验表明,SAE1基因敲降后显著抑制A549细胞和H1299细胞的增殖,P<0.01;SAE1基因过表达后显著促进H1299细胞和H520细胞的增殖,P<0.01。Transwell结果显示,SAE1基因表达下调导致H1299细胞和H520细胞的迁移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1。H1299细胞裸鼠成瘤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SAE1敲降组小鼠成瘤能力明显减弱,对细胞恶性程度降低,P<0.01。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Myc的致癌活性依赖于SAE1,并且SAE1基因表达上调后,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加强;SAE1基因表达下调后,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成瘤能力都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