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超滤联用处理矿井水的试验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j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井水是采煤伴生废水,在干旱的矿区存在着用水不足现象。如何有效地去处理和利用大量的矿井水对矿区用水补给、减少水资源浪费具有重要意义。混凝,作为污水处理的传统预处理单元具有很好的净水效果,在水处理中得到广泛且有效的应用。超滤膜的深度处理使得出水的各项指标进一步得到优化。两者联用可优化对矿井水的处理效果。但混凝条件的不可控性和超滤过程中的膜污染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以某矿区矿井水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混凝、混凝—超滤对矿井水SS、COD的去除效果和超滤过程中膜通量的变化,分析混凝剂的投加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通过对水样进出水分子量分布、亲疏水性和膜污染层结构的表征,探讨混凝—超滤处理矿井水的机理。研究结果如下:(1)在混凝试验中,四种混凝剂分别与矿井水在不同剂量、不同pH值、不同混凝时间下混凝沉淀,比较得出:PFS的混凝效果较其混凝剂好,对SS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2%、70%。对COD去除效果差,有待深度处理。通过对Zeta电位、絮体形貌和絮体尺寸进行研究和分析进一步得出:加入PFS后,溶液Zeta电位靠近等电点。加入PFC后,形成絮体呈支状结构,且强度较大。Zeta电位对混凝效果起决定作用。(2)混凝—超滤试验中,分别对跨膜压差、过滤方式、耦合方式、混凝剂投加量等进行分析得出:向矿井水中投加30mg/L的混凝剂PFC混凝反应1小时后,混凝液在0.1MPa下进行死端超滤,SS和COD的去除率达到99.9%和94%。混凝试验和混凝—超滤试验最佳混凝剂不同,对比分析可知:混凝过程中Zeta电位起决定性作用,而在混凝—超滤过程中,稳定的支状絮体结构能有效防止膜污染而优化出水水质。(3)在混凝—超滤处理矿井水的试验中,通过对膜污染和膜分离机理的研究表明:混凝—超滤可形成滤饼层而减少不可逆阻力。膜表面污染层中,主要为混凝剂与颗粒物质。混凝—超滤可有效去除疏水性大分子有机物和无机颗粒,对亲水性小分子有机物处理效果不佳。
其他文献
随着对生物除磷机理的进一步研究,研究发现在有些生物除磷现象不能单纯用传统的生物除磷理论来解释,这也说明了厌氧/好氧交替运作的生物除磷理论与反硝化除磷理论的确切生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不透水地表面积的比例不断扩大,降雨径流逐渐成为城市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同时,与传统城市相比,古城区城市用地类型以及污染来源更为复杂,
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是包括了亚硝化与Anammox这两个反应过程的一种新型脱氮工艺,相比于传统废水生物脱氮工艺,其成功解决了工艺运行时曝气量大、需要额外投加有机碳源、
百年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我国企业在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后,纷纷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是一种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为了提高篮球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不但要认真遵循教学原则,而且要使教学具有艺术性,从而使篮球技术课教学更加显现出诱人的风采,产生更大的魅力,使学生更
温室效应是目前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作为最主要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CO2的减排和控制已迫在眉睫。我国火电厂排放的CO2占总排放量的35%以上,开发一种用于捕集火电厂烟气中C
豆渣是一种常见的生产废弃物,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由于含有丰富的表面含氧官能团和较发达的孔隙结构,因此豆渣在土壤重金属治理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实验以豆渣为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