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慢性牙周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动物模型,探讨抗生素消除牙周感染在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各12只:A组:对照组,B组:他汀组,C组:抗生素组,D组:联合组(他汀+抗生素)。各组分别按照实验设计进行相应干预处理,至14周末处死动物,分别检查记录牙周指标、血清中的血脂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a (TNF-α)以及白介素-6(IL-6)的含量,测定降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及升主动脉的粥样斑块/内膜面积比,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周检查结果显示:C、D组的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低于A组(P<0.01),B组略低于A组(P>0.05),C、D两组无差异(P>0.05)。血.脂检测结果显示:B、D两组血脂均较A组显著下降(P<0.01),C组略低于A组(P>0.05),B、D两组无差异(P>0.05)。血清ELISA检测结果显示:B、C、D三组血清CRP、TNF-α、IL-6均较A组降低(P<0.01),D组最低。主动脉病理检测结果提示:B、D组内中膜厚度、斑块/内膜面积比低于A、C组(P<0.01),C组低于A组(P>0.05),B、D两组无差异(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B、C、D三组斑块内MMP-9表达均较A组降低(P<0.01),D组最低。2×2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替硝唑与阿托伐他汀对CPR、TNF-a、IL-6、MMP-9的数值具有交互效应(P<0.05),且两因素各自对上述指标主效应显著(P<0.05);替硝唑对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数值主效应显著(P<0.05),阿托伐他汀对上述指标主效应不显著(P>0.05),两因素对上述指标不具有交互效应(P>0.05);阿托伐他汀对血脂、IMT、斑块/内膜面积比指标主效应显著(P<0.05),竹硝唑对上述指标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两因素对上述指标不具有交互效应(P>0.05)。结论:替硝唑可降低慢性牙周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兔动物模型的CRP、TNF-α、IL-6、MMP-9等细胞因子指标,这可能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