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高压隔离开关用纯银/银石墨复合镀层的制备及其高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氰化电镀技术制备了纯银层和纯银/银石墨复合镀层,通过SEM、FESEM、EDS、大气暴露试验、实际工况下的机械分合试验、热导率测试、高温磨损试验、Tafel曲线、接触电阻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镀层的耐大气腐蚀行为、机械寿命及其在高温下的导热性、耐磨性、耐蚀性、接触电阻等性能。研究表明,自制纯银/银石墨复合镀层由纯银层和复合镀层两部分构成,与西门子触指镀层构成相似,不同于山东泰开触指镀层。在大气暴露试验中,西门子触指镀层、泰开触指镀层以及自制纯银镀层和纯银/银石墨复合镀层都发生了变色。镀层因表面附着了氧化膜、硫化膜以及雨水中的尘埃、杂质在造成增重,其中自制纯银/银石墨复合镀层增重较少,自制纯银镀层增重最多,侵蚀最为严重。在触头触指上制备纯银/银石墨复合镀层,实际工况下机械分合测试10000次后(夹紧力500 N),在触头的面状低副摩擦中,镀层厚度迁移量小于2μm;在触指的线状高副摩擦中,其镀层磨损量小于10μm。因此,镀层寿命达到隔离开关机械寿命最高等级的M2级标准。通过测试无氧铜、无氧铜镀银、无氧铜镀纯银/银石墨复合镀层的热导率,发现热导率大小顺序依次为铜基镀银材料(402.528 W·m-1·k-1)>铜基镀纯银/银石墨复合镀层材料(372.577 W·m-1·k-1)>无氧铜(340.395 W·m-1·k-1)。纯银/银石墨复合镀层在高温时的磨损特征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室温~120℃,镀层的磨损主要以磨粒磨损和少量的粘着磨损为主,260 g载荷下摩擦系数稳定在0.1左右,磨损率为10×10-14 m-3/N·m左右,耐磨性较好;第二阶段为240~480℃,随着温度的升高,镀层中石墨吸附的水蒸气和氧气脱附后发生了“粉尘磨损”,480℃时,镀层的摩擦系数增大到0.44,磨损率为56×10-14m-3/N·m,镀层出现了严重的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通过测试Tafel曲线,可知温度范围为120~600℃时,随温度的升高,纯银镀层和纯银/银石墨复合镀层的自腐蚀电位都逐渐减小,自腐蚀电流密度都逐渐增大。室温时,纯银镀层的接触电阻为24.9μΩ(扭矩5 N·m),略大于银石墨镀层(19.4μΩ)和纯银/银石墨镀层(19.9μΩ)的接触电阻;在120~240℃范围内加热1 h后,三种镀层材料接触电阻相差不大,且保持稳定;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300℃时,接触电阻变大,达到40.3μΩ,纯银镀层和纯银/银石墨镀层的接触电阻几乎不变,480~600℃时,银石墨复合镀层中的石墨出现了大量持续的分解,接触电阻增大到123.3μΩ,纯银镀层和纯银/银石墨镀层由于氧化膜和硫化膜层覆盖的影响,接触电阻分别增大到54.6μΩ和42.6μΩ。
其他文献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对保护区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通过对广东连山笔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研究,针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突出矛
通过高校学生干部的行为事件访谈以及问卷调查,初步建立了高校学生干部胜任素质模型。模型包括10项素质,分别是:团结协作、沟通表达、责任意识、人际关系、解决问题、自我反
为解决现有太阳能热水器测试系统人工筛选数据、自动计算能力差及性能参数表现单一等问题,将Windows通讯接口技术(WCF)应用到远程数据采集中。开展了太阳能热水器性能测试原理及
大学教育长期以来面临着一个难题,即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充分尊重和张扬学生"主体地位"的老师,才有可能创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
红外相机是监测野生动物的有效工具,目前广泛用于兽类资源调查以及动物损害、鸟巢生态学、种群评估、行为生态学等研究领域。为了调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于
将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生态足迹模型相结合,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安徽省铜陵市2000—2010年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铜陵市直接物质输入
政务服务中心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产物,其将本级政府行政辖区内涉及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的事项,集中起来集合办公,成为政府整合行政审批业务的载体。随着广州市行政审批制度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2002年的农村村落调查数据,对农村地区汉族村和少数民族村年人均纯收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性经验分析。结论主要有:
市直部门是市政府行使经济、社会、民生、维稳等职能及推进简政放权、行政体制改革、改进公共服务的主要抓手和核心力量,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推进力度、工作效益直接影
组织制度理论已经成为组织研究中理解、分析和预测组织行为的一个重要视角。但随着组织制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产生的议题和概念也呈现分散化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对组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