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法国对印度支那政策的演变与中法建交(1949-1964)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tr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4年1月,戴高乐将军领导下的法国政府无视美国的压力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反对,在冷战的国际背景下,正式宣布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全世界为之轰动,中法建交也因此被称为“外交核爆炸”。40年过去了,国内外对中法建交问题的探讨已有颇多著述,但从战后法国对印支政策的演变这一角度来考察中法建交尚不多见。基于此,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对中、法、美三国在印支地区的利益冲突进行分析,以揭示法国印支政策的演变对中法建交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全文分四部分。第一章主要就战后初期中、法、美三国对印度支那的政策进行了探讨。1954年日内瓦会议前美国支持法国重返印度支那,而中国则坚决支持印度支那人民抗击法美的侵略,中国与法美之间矛盾突出。日内瓦会议后,随着美国排挤和取代法国在印支的势力,法美矛盾日趋尖锐,而中法之间矛盾日渐趋缓,这就为日后中法接近并建立外交关系埋下伏笔。第二章重点对日内瓦会议前后法美在印度支那问题上存在的矛盾及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进行论述,旨在揭示法美之间的重重矛盾促使法国走上了联中抗美的道路,从而引出第三章的内容,即法国对印度支那政策的战略转变推动法国承认新中国。最后一部分是结束语,归纳和总结全文,对中法建交的历史必然性、中、法、美三国在印度支那问题上的三角关系对中法建交的推动作用、中法建交的国际影响以及从中法建交中可得出的经验与教训进行简要综述。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奶畜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乳制品工业企业异军突起,奶业经济在GDP中的位置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我国以散养为特征的奶畜饲养业.生鲜乳成分含量差异悬殊,特别是三
本文试图从明清治河工程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入手,深度挖掘现存古籍中的蛛丝马迹,并用现代语言进行表述和总结,希望通过这些分析,为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也日趋激烈。世界各国都把教育放在了战略性的地位,将教师专业发展看成是提高教
目前我国处于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这些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不但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而且给证券市场带来了不安定因素,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的关注。从中国证监会2001年12
萧红与姜敬爱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在中韩文坛的著名女作家。她们在短暂的创作生涯里给世人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本文以二者代表作—-同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