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中国-亚欧博览会园区反季节移栽的绿化树种圆冠榆(Ulmus densa Litw.)、大叶白蜡(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钻天榆(U.lapvis Litw.)和少先队杨(Populussimonii Carr.)为试验材料,并以当地非移栽的对应树种做为对照,在2011年冬季和2012年冬季自然越冬期间对其进行采样,测定其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反季节移栽后各树种的抗寒越冬能力,得出以下结论:1.在2011年的越冬期间,反季节移栽树种和非移栽树种的电解质渗出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束缚水/自由水的变化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淀粉含量均呈降低趋势,样品总含水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反季节移栽树种的电解质渗出率和丙二醛含量的最大值均显著高于非移栽树种,表明反季节移栽树种在越冬期间的质膜受损程度高于非移栽树种移栽;反季节移栽树种的保护物质在越冬期间大量积累,移栽圆冠榆、钻天榆和少先队杨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非移栽对照,移栽大叶白蜡的保护物质含量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反季节移栽树种的淀粉含量显著小于非移栽树种;反季节移栽树种的样品总含水量的最小值与非移栽树种相比无显著差异,反季节移栽树种的束缚水/自由水的最大值与非移栽树种相比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4种反移栽树木在越冬期间虽然受到一定程度膜质伤害,但同时产生了更多的保护物质,束缚水含量也不断提高,提高了植物对低温的抵抗能力,使其能够安全越过冬季。2.在2012年越冬期间,反季节移栽树种的电解质渗出率和丙二醛含量的最大值相比于2011年越冬期间有显著减小;反季节移栽的圆冠榆、钻天榆、少先队杨的可溶性蛋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最大值相比于2011年越冬期间有显著下降,大叶白蜡的可溶性糖最大值相比于2011年越冬期间有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大值两年相比并无显著差异;反季节移栽树种的淀粉含量在2012年越冬期间有显著升高;反季节移栽树种的束缚水/自由水的最大值与2011年越冬期间相比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4种反季节移栽树种在移栽后第二年冬季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恢复正常。3.通过对移栽和非移栽树种抗寒性的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可知,4种反季节移栽树种的抗寒能力为:少先队杨>大叶白蜡>圆冠榆>钻天榆。4种非移栽树种的抗寒能力为:少先队杨>大叶白蜡>钻天榆>圆冠榆。少先队杨的抗寒能力最强,大叶白蜡次之,受反季节移栽后交叉适应的影响,移栽后圆冠榆的抗寒能力大于钻天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