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从80年代初的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一步步发展至今,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中等技术人才,取得了辉煌成绩。但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我国的社会经济发生深刻变革和重大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发就业结构的重大变化。社会对初中级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的需求日益高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因此备受关切。本文选择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学术研究领域的新制度经济学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为我们研究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评估制度提供了独特的视野。论文以中职学校评估工作和评估制度为核心,从评估具体内容和评估制度两方面的变迁对我国中职学校评估进行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全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就问题的提出、选题的意义、文献综述及研究思路与方法作了简要的阐述。第二部分阐释了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制度变迁理论和教育评估理论,并对相关核心概念作出界定。第三部分梳理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评估制度的变迁过程,并将我国中职学校评估制度变迁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探索阶段(1985-1990)、初步建设阶段(199H996)、调整阶段(1996—2010)和完善阶段(2010—):将各个阶段关于中职学校评估的法律法规(正式制度)以及所实施的具体评估活动进行归纳,分析每个阶段的特点。第四部分是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评估制度变迁的主体和动力机制进行分析,试图通过理论分析找出制度变迁背后的动因。第五部分着重分析了我国中职学校评估制度变迁的方式和变迁路径,以及这种路径中存在的诸如制度供给滞后和制度供给不足等问题。最后一部分就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评估制度建设提出若干建议,包括评估立法的进一步完善、中职学校校内评估体系的建议和建立中职学校评估资质制度等。结束语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简要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