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产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道路交通的供给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加出行需求,城市轨道交通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缓解道路交通压力一种有效的方法。而现状地铁运营来看,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并未在运营阶段达到设计效果。实际使用中,站台同时存在多向客流,这些客流流线的交织使行人在进行过程中相互干扰,给站台整体运行带来消极影响。在此背景下,本论文对站台不同向客流的交织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到不同向客流相互影响规律,以及客流大小和交织延误的关系,提出考虑客流比的站台设施设置方法,为轨道站台设施设置提供参考。首先,论文对行人交织的机理进行分析,得到站台交织行为影响因素包括站台特性和客流特性,出站设施口前区域行人交织现象比较严重。结合深圳地铁站台现状,介绍了站台几何特性和设施布局,并对不同设施类型和布局方式的特点进行比较。通过分析设施布局与行人流线的关系,提出了基于设施布局的站台交织区分类方法。在了解站台客流特性的基础上,对站台行人行为进行了分析,选择了行人空间、疏散水平、交织延误分别作为衡量站台候车、出站疏散、站台交织区步行过程的服务水平指标。其次,论文在实际站点,调查数据和行人选择行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行人候车点选择和楼扶梯选择逻辑的站台交织区Anylogic行人仿真模型。通过仿真模型实验,设置不同客流比,研究不同方向客流之间的相互影响认为:两侧出站客流的交织作用不明显;远离出站设施进出站客流在站台形成分层,只有在客流量较大的时候才会相互影响;站台交织行为主要由远离进站设施的进站客流与两侧出站客流的流线交织引起,并对单侧进站—两侧出站—交织延误的关系进行了函数拟合。最后,论文提出了考虑不同方向客流的站台设施布局方法。该方法先从疏散的角度初选设施类型,再进行交织影响计算,选择行人交织程度较小的设施横向布局,兼顾行人空间、疏散水平、交织延误三个指标的平衡,进行站台纵向设施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