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制作大鼠早期(<48h)一级肺爆震伤模型,记录肺爆震伤大鼠早期症状、动脉血气分析、血清及肺组织促炎因子的变化、肺部病理学表现,探寻识别早期肺爆震伤可靠指标,帮助识别早期肺爆震伤。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爆震后1h(B1h)、爆震后6h(B6h)、爆震后24h(B24h)、爆震后48h(B48h)组。利用异径三通管道和定压气动型模拟爆破装置仅爆破胸部,制作大鼠肺爆震伤模型,收集早期症状、动脉血气分析、肺组织湿/干重比(W/D)值、血清和肺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神经菌毛素-1(NRP-1)数据,及观察肺组织病理学表现,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大鼠爆震当场死亡7只,死亡率17.9%(7/39);胸部外观均未见明显损伤;68.8%(22/32)短暂呼吸暂停;100%(32/32)呼吸浅快,6小时后逐渐恢复;70.8%(17/24)爆震后6小时出现运动迟缓,觅食减少,24小时后恢复正常。2、与C组对比:B组肺组织W/D值、血清IL-6浓度、肺组织IL-6浓度、血清NRP-1浓度、肺组织NRP-1浓度增高(P值分别为0.001、0.001、0.000、0.000、0.000);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组织VEGF下降(P值分别为0.001、0.046)。3、亚组分析结果:与C组对比:B1h组肺组织W/D值增高(P=0.003);B1h、B6h、B24h、B48h组PaO2轻度降低(P值分别为0.001、0.031、0.007、0.021);B1h、B24h、B48h组血清IL-6浓度增高(P值分别为0.037、0.001、0.001);B6h组血清NRP-1浓度增高(P=0.001);B1h、B6h、B24h、B48h组肺组织IL-6浓度均增高(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9);B1h、B6h、B24h肺组织NRP-1浓度增高(P值分别为0.003、0.000、0.028);B6h、B48h组肺组织VEGF浓度下降(P值分别为0.004、0.046)。其中B6h组血清和肺组织NRP-1浓度最高,肺组织VEGF浓度最低。4、相关性分析:所有肺爆震伤大鼠PaO2与肺组织W/D值负相关(r=-0.309,P=0.043),肺损伤评分与肺组织NRP-1浓度正相关(r=0.429,P=0.014);B1h组PaO2与肺组织W/D值负相关(r=-0.680,P=0.032);B6h组动脉血PH值与肺组织W/D值负相关(r=-0.713,P=0.024),肺损伤评分与肺组织VEGF浓度负相关(r=-0.769,P=0.013),动脉血PH值与血清IL-6浓度负相关(r=-0.798,P=0.042);B24h组肺组织W/D值与血清IL-6正相关(r=0.704,P=0.026);B48h组肺损伤评分与血清VEGF浓度正相关(r=0.777,P=0.012),肺组织W/D值与血清VEGF浓度正相关(r=0.687,P=0.030)。5、肺间质血管断裂、肺泡腔内出血、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伴有炎症细胞浸润是肺爆震伤基本病理改变。结论早期轻度低氧血症及血清和肺组织IL-6、VEGF、NRP-1的变化规律有助于识别早期肺爆震伤,并反映肺损伤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