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消费的哲学反思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youreadygolao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消费是超越人们生理之上,满足基本生物需要以外的某种欲求的消费,是出于各种目的需要对象征物进行操纵的行为。现代消费不仅仅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消费者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过程,而且也是哲学意义上的消费者进行“意义”建构、趣味区分、文化分类和社会关系再生产的过程。现代消费中,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可使用的实用商品,而是通过消费模式中的符号使用暗示消费者本想成为某种人或对某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产生于西方国家的消费主义正在成为全球性的消费伦理,是现代消费的主流价值观。其特点是,重物欲重享受,以自我为中心。以消费主义为主流价值观的现代消费不仅仅是需要的满足,而是追求难以彻底满足的欲望。占有——欲望满足——欲望的更大发动——更大规模的占有,这就是消费主义指导下的现代消费模式,人的自我存在不断陷落于这种消极的、被动的消费模式中。现代消费在给人类带来幸福与成功的同时也使人类陷入了困境:一是人的生存价值困境,所有的一切皆为了消费和交换,所有的一切都实利化了,物质化了,人类丧失了精神家园,价值理性日渐衰微;二是生态环境的困境,大量自然资源的消耗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不公正的消费使社会和自然的和谐遭到破坏。人类要走出上述畸形的消费模式,要摆脱生态和价值的困境,就必须在批判地反思现代消费尤其是消费主义的过程中,确立一种新型的现代消费。本文在分析消费的内在动因及消费目的的基础上提出,新型的现代消费应该是坚持幸福原则、自主原则、公正原则、适度原则的消费,这四个消费原则从本质上体现了人的需要的全面性和丰富性、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创造本质及人是“自然之子等人类生存的基本事实,这是合理消费的伦理要求和价值特征。本文在分析人的需要的综合性和广泛性,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确立了合理消费的评价标准,即需求层次标准,效用标准,社会规范标准,生态标准。建构新型的合理消费除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准确的评判标准外,还要实施制度上的规范,也就是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要达成利益一致的消费制度规范,打破不良的媒体话语霸权等,力求从观念、文化和制度等方面来确保人们能够真正走出消费困境。
其他文献
李元阳是明代中后期云南大理地区的著名白族学者,他在云南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他的生平事迹、学术及社会思想,近人已多有研究。其中,就有关于他的心性说的专门
“自在之物”在康德哲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作为康德哲学的许多论点的基础,贯穿于整个康德哲学的始终。它是康德哲学认识论的归宿,又是通向伦理学的门户。只有读懂“自
远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媒体的支撑。由于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被赋予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显示出巨大的优势,表现出强大的交互功能,提供了
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以来,知识论领域的争论此起彼伏。柏拉图提出的,后来被不断研究、讨论和批判的知识论,尤其是其中的基础主义确证观遭到了强烈的攻击。事实上,虽然反对派各
社会制度的根本价值在于正义。正义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是人类永远的追寻方向。它既与一定的社会基本制度相关联,同时以此为基准,规定着社会成员具体的
毛泽东的文化观,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毛泽东文化观,作为建构和发展中国新文化实践的理论概括,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
在知识经济时代大背景下,知识管理是组织管理的重要方式。如何卓有成效地进行知识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组织生存与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尽管知识管理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