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引种彩色马蹄莲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x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彩色马蹄莲作为一种观赏型好的花卉品种,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贵州彩色马蹄莲尚未实现规范化栽培,主要是缺乏彩色马蹄莲的规范栽培技术。本项目通过对彩色马蹄莲的种球贮藏、栽培技术和苗期管理等主要栽培技术环节以及影响马蹄莲栽培的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的研究,以期解决彩色马蹄莲栽培的关键技术及环境控制技术,形成配套的、优化的彩色马蹄莲培育技术,为彩色马蹄莲在贵州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不同温度贮藏对彩色马蹄莲种球萌发、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彩色马蹄莲株高、地茎、叶片数、开花数的变化随贮藏温度升高均呈现出下降趋势。5℃低温处理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表现出抗寒性,同时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都得到提高。  2.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彩色马蹄莲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  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彩色马蹄莲种球的研究表明:浓度为300mg/LGA3浸泡种球开花率最高,观赏效果较好。其脯氨酸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得到提高,最有利于叶绿素的积累,提高了彩色马蹄莲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从而减少在高温胁迫下受到的伤害。  3.彩色马蹄莲的栽培技术  经比较彩色马蹄莲在A(3腐殖土:1珍珠岩:1泥土)基质排水良好,肥料充足,适合彩色马蹄莲生长,植株最高,开花数多。不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40克/m2的钙镁磷肥彩色马蹄莲生长最好,开花数最多,达到8朵。彩色马蹄莲是生长需肥不易太多的植物,施肥过多反而容易引起植株腐烂。用不同浓度赤霉素的促花试验表明,用赤霉素处理可促进彩色马蹄莲开花和生长。其中以GA3处理浓度为300mg/L处理后,植株生长状况良好,叶片较平展,观赏效果较好。  4.彩色马蹄莲栽培环境控制  不同温度、光照、水分条件下的栽培试验表明:彩色马蹄莲喜温暖湿润阴蔽的环境,全光和过弱的光照都不利于彩色马蹄莲生长,栽培环境保持全光照的50%比较适宜。彩色马蹄莲喜温暖,在温室条件下栽培优于露天栽培。温室内彩色马蹄莲株高比温室外株高提高13.24%,地茎增加22.73%,能正常开花。彩色马蹄莲栽培基质的含水量以80%田间持水量比较好,其株高100%田间持水量提高36.21%,比40%田间持水量处理提高21.49%。其开花数和质量明显优于其他水分处理。  5.彩色马蹄莲的规范化栽培技术  通过对彩色马蹄莲的种球贮藏、栽培技术和苗期管理等主要栽培技术环节以及影响马蹄莲栽培的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的研究,提出彩色马蹄莲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如下:彩色马蹄莲种球应在5℃条件下贮藏,栽培基质配比为:腐殖土:珍珠岩:泥土=3:1:1。栽培施40克/m2的钙镁磷肥,并用300mg/L赤霉素喷洒促花。栽培环境宜适当遮阴,保持50%左右的透光度,基质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采用温室栽培。
其他文献
本文以1987年、1996年和2007年TM影像为信息源,运用决策树分类法对武汉市城市景观进行分类。并运用景观分析软件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对武汉市的城市景观要素和城市森林进行景观
本文采用广西大青山Ⅰ类产区中等立地条件马尾松施肥试验林和密度调控试验林进行采割松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造林保留密度与松脂产量关系的研究,以确定最佳马尾松采脂林
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unge)在我国的野生资源较少,枝条萌芽力不强,种子产量低,而嫁接、扦插、组培等营养繁殖技术尚不成熟,这严重限制了珍稀树种七叶树资源在我国的开
本文在前人对高保护价值森林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天然林、森林健康、社区林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高保护价值森林经营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包括对高保
为了认识保定市环城林带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特征、生态功能特征,通过对保定市环城林带绿地调查,对保定市环城林带绿地现状进行了合理评价,进而为保定市环城林带的
能量收支是动物生存的重要特征,并且贯穿动物的整个生活史。鸟类不同的能量收支不仅可以反映出鸟类与其特定生境之间的契合,也能够呈现出鸟对环境的适应模式和生理能力。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