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黄姑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源精子诱导黄姑鱼雌核发育二倍体,利用形态学、流式细胞仪及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雌核发育苗种进行了鉴定,同时,探索了异源精子诱导黄姑鱼卵进行雌核发育的条件,并且对黄姑鱼雌核发育后代的生长特性及性别决定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黄姑鱼性别控制和遗传育种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紫外线(UV)照射的方法对同源精子进行遗传物质的灭活,进一步通过冷休克的方法抑制第二极体排放进行倍性恢复,成功获得黄姑鱼雌核发育二倍体。结果显示,黄姑鱼精子的紫外线照射剂量与所获胚胎的受精率、单倍体率以及孵化率之间呈现出典型的Hertwig效应,黄姑鱼精子遗传灭活的最佳剂量为420mJ/cm2;冷休克处理法能够成功抑制黄姑鱼受精卵第二极体的排放,冷休克的起始时刻、持续时间以及处理温度均会对诱导效果产生一定影响,综合考虑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孵化率和诱导率等因素,最适的染色体加倍条件为授精后2min在3℃的海水中处理8min。采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方法对初孵仔鱼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为雌核发育二倍体。进一步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遗传物质在亲本与子代中的传递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雌核发育后代与母本保持了高度的同质性。2、对异源精子诱导黄姑鱼雌核发育进行了初步探索。选用条石鲷精子作为异源精子,利用紫外线照射法对条石鲷精子的遗传物质进行灭活,灭活后的精子与黄姑鱼卵进行人工授精,获得了雌核发育单倍体受精卵,采用冷休克的方法对雌核发育单倍体受精卵进行倍性恢复,成功获得了黄姑鱼雌核发育二倍体鱼苗,但诱导率很低。3、初步探究了黄姑鱼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生长特性,推断了黄姑鱼的性别决定机制。对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生长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深入了解黄姑鱼雌核发育后代的养殖生态学特征。同时,运用组织切片的方法对培育至11月龄的黄姑鱼普通二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进行性别鉴定。实验结果表明:黄姑鱼普通二倍体的雌雄性别比例接近于1:1,而在随机解剖的80尾11月龄雌核发育二倍体中,雌性所占百分比为97.5%,卵巢处在发育的第Ⅲ期,以第Ⅲ时相的卵母细胞为主。初步推测黄姑鱼的性别决定机制为XX/XY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