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小衔接视角下义务教育第二学段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vin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数学符号意识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十大核心概念,充分说明数学符号作为数学的语言,对学生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初中(第三学段)和小学(第一、二学段)数学学习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存在分离和割裂的现象。本文从初小衔接的视角对义务教育第二学段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开展研究,以求为教师解决第二学段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初小衔接的难题提供帮助。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义务教育第二、三学段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差异性如何?2.初小衔接视角下义务教育第二学段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原因分析。3.初小衔接视角下义务教育第二学段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解决策略。本研究从课标、教材、学生学习特点三个方面分析初中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差异性,通过教师访谈和学生调查,得出初小衔接视角下义务教育第二学段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从教师方面,教师观念陈旧,对数学符号意识含义认识不清;教师教学中进行初小衔接的意识欠缺;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的数学教学方式差异较大。从学生方面,学生对数学符号意义的感知不够全面;学生理解数学符号表示的意义存在问题;学生利用数学符号进行推理的能力不足;学生很难抽象出变化关系和数量关系;学生运用数学符号解题能力不足;学生缺乏数学符号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学生数学符号意识掌握程度存在差异。根据对初小衔接视角下义务教育第二学段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初小衔接视角下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注重初小衔接;熟练符号运用,促进符号全面感知;依托具体情境,深化数学符号理解;结合数学思想,提升符号推理能力;巧用数学建模,辅助抽象出变化关系;归类总结规律,提高符号意识解题能力;发现数学符号的美,提高学习兴趣。本研究最后根据得出的义务教育第二学段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开展案例研究,选取了义务教育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中具有代表性、且有助于初小衔接的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进行教学设计,实证提出的策略具有可行性。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我国新课改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教师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课程目标方面都做出了一定改变,小学主要以初小衔接为基础,做好此项工作,确保学生可以顺利步入初中课堂。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学生可以顺应学习的过程,而到了初中学生学习的内容逐步走向了系统化,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让其逐步走入新的学习环境。基于此,本文对小学六年语文教学初小衔接作出了研究,主要从此时学生
期刊
学位
学位
学位
"双减"政策的提出,要求教师要控制学科作业总时长,减少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课业压力,减轻家长负担等。针对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情况,教师要在学校学期课程统筹规划下设计作业,杜绝随意布置作业,真正落实减负提效。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双减"政策的理念,遵循作业设计的原则,明确教学目标与设计基础作业,重视全面发展与设计多样作业,根据身心特点与设计趣味作业,落实因材施教与设计分层作业,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