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特别在大中城市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开展。对于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广大地区的农村学校,特别是较为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由于教育经费不足,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育观念落后等多种原因,使得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迟迟没有开展或者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展。长此下去,必将影响新课程的教育观念、教育功能、教育作用在农村学校的有效发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文针对这一教育现状,提出农村学校应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开展研究性学习。第一部分:引言。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当前国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述评,并简要说明了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二部分:研究性学习概述。在对研究性学习下定义的基础上,对我国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和世界范围内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动态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从理论入手,对农村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依据以及内容选择原则进行了论述。第四部分:探讨了农村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通过开发农村学校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即乡土资源和人力资源,为农村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第五部分:依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农村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第六部分:从重视学生发展的角度对农村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体系和方法进行了探讨。第七部分:为保障农村学校研究性学习科学、规范、顺利地得到开展,提出建立校外保障体系和校内保障体系。第八部分:结论。农村学校完全有能力和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关键是转变观念、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开发利用好各种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