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th Anxiety in Herzog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han3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尔·贝娄(1915-2005),一位出生于加拿大的美籍犹太人,被誉为自海明威、福克纳之后美国文坛最伟大的作家,于197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其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留给世人13部长篇小说和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剧本和文论,并赢得众多的文学奖。   死亡,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深刻的问题,关注死亡就是为了更好地关注生存。时时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贝娄就将死亡作为其创作中故事结构的精神脉络和艺术关怀的焦点,借死亡来认识人类的困境,并以此来叩问生命的意义,表达对现实的深刻关怀。深受犹太死亡观和存在主义的影响,贝娄视死亡为反思生活意义的最重要的临界点。面对死亡,他首先肯定了生命本体存在的重要意义以及在残酷的现实中保持自我、追求个人价值的重要意义,进而勉励人们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与此同时,贝娄及他的主人公总是能够从重视家庭和记忆、爱与宽容等犹太传统价值观中汲取力量以战胜死亡威胁,表现了贝娄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   本论文旨通过分析贝娄的代表作《赫索格》中赫索格的死亡焦虑来揭示贝娄对生命意义的肯定。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贝娄及其主要作品,并回顾了国内外对其作品的研究角度及现状,提出本论文研究的视角及可行性。   正文主要包括三个章节。第一章分析了贝娄死亡观的来源。贝娄因其个人的一些死亡经历而格外关注死亡问题,并且他深受犹太宗教和存在主义的影响。   第二章用《赫索格》中的死亡焦虑来诠释贝娄对生命意义的探询。因婚姻失败而陷入死亡焦虑的主人公赫索格在追求自我,肯定自我以及试图把握自己命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执着。他经历痛苦,体验磨难,甚至经受死亡威胁,但从未放弃对生的希望,并努力去探询人生的意义。因此,通过自我反思和行动,他最终克服死亡焦虑,找到内心的平静,获得真正的存在。   第三章分析了在其万分焦虑中赫索格也是贝娄一直努力寻求和肯定的东西:肯定存在的意义和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肯定追求自我和个人价值;肯定犹太价值观中强烈的家庭观和对记忆的重视。   结论部分重申了透过死亡焦虑贝娄肯定生命和追求自我的意义,强调了贝娄对于生活在当今物质世界中的人及其精神追求的一种关注,相信人能战胜种种死亡威胁,找到自我,开始新的有意义的人生。
其他文献
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深入,交流已经成为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但在实际交流中产生的各类语用失误,却经常让语言使用者处于尴尬的境地。学界目前已经多种关于语用失误的研究,但
论文着力于研究美国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中发言人有目的使用的一种交际策略“语用含糊”。论文研究数据材料来源于美国外交部网站上的新闻发布会中发言人答记者问原文。在本文中
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颜色词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虽然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颜色集,但基本颜色词红和red,黑和black,白和whit
幽默既指逗乐之事,又指逗乐之性。幽默语用现象之普遍,源于它在心理、情感、认知、社会和美学等方面的诸多功能。幽默一直是哲学和语言学领域的热门话题。西方的经典幽默理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