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氨氧化菌胞外聚合物吸附氨氮和亚硝态氮动力学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hangdianxitongguan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厌氧氨氧化反应作为同时处理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反应,在水处理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厌氧氨氧化菌则是厌氧氨氧化反应正常发生的保障。厌氧氨氧化菌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对反应和细菌生长有什么作用,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结论。本论文旨在研究厌氧氨氧化菌EPS对底物的吸附和底物解吸作用,为理解EPS对厌氧氨氧化菌生长的作用方面提供一定帮助。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第一,根据透析原理,建立EPS吸附底物模型,利用模型对EPS对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吸附量进行计算。检测多种底物浓度的氨氮与亚硝态氮的透析曲线,计算固定底物浓度的透析常数k值,分别为k+NH4=0.16157、k-NO2=0.08154。后续EPS相关吸附实验的混合液均为高浓度氨氮溶液和亚硝态氮进行稀释,与EPS溶液的混合溶液。结合对EPS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基团检测与蛋白组学的分析结果,EPS蛋白质呈现正电性。蛋白组学检测EPS中的蛋白质不仅在细胞内部存在,也在细胞外部存在。第二,吸附等温实验表明EPS对氨氮与亚硝态氮的最佳吸附量与吸附机理有明显差别。正交实验各因素之间未发生交互作用,实验设置的温度变化不会对EPS吸附氨氮或者亚硝态氮的结果产生影响。被EPS吸附的亚硝态氮含量,平均是被吸附的氨氮含量的7.5倍。Freundlich模型可以用来描述EPS蛋白质对亚硝态氮的吸附,但其假设的多吸附位点不完全适合对氨氮吸附的机理进行描述;Langmuir模型拟合EPS对氨氮的最大吸附浓度与实验测量值相差较大,但很好的拟合了EPS对亚硝态氮的吸附作用,拟合的最大吸附浓度比较高。因为EPS蛋白质的带正电性,决定了EPS对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吸附机理不同。探究EPS全部物质如何对底物的吸附是比较难实现的,提出EPS中某物质的可吸附氨氮或者亚硝态氮的吸附位点浓度,占EPS该类物质的各吸附基团与各吸附结构位点浓度总量的比率Ka的理论表达式。第三,吸附氨氮和亚硝态氮的EPS解吸呈现不同的规律。建立EPS解吸计算模型,对吸附底物的EPS进行解吸实验研究。EPS所吸附的氨氮基本可以全部解吸;亚硝态氮浓度较低时,EPS所吸附的亚硝态氮基本能全部解吸,当亚硝态氮浓度较高时,约有一半的亚硝态氮以更加稳定的电性作用方式与EPS相结合,较难解吸。计算EPS吸附与解吸的反应平衡常数,表明尽管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吸附机理不同,但EPS对氨氮和亚硝态氮均趋向于吸附;利用单位EPS对底物保存量p,以公式形式,对EPS对底物的吸附量、解吸量和EPS的加入量进行描述,表明添加EPS含量越高,保留在EPS层中的底物越多;利用物质扩散模型,对底物在EPS中的分配计算进行描述,以及推出EPS对底物的多种作用方式的计算公式。底物在EPS层中受到结构吸附与解吸,电性吸附与解吸的作用,底物透过EPS迁移到细菌菌体就是底物在EPS中的传质过程。第四,通过对厌氧氨氧化菌EPS对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吸附和解吸作用进行研究,结合EPS对双底物的吸附机理与吸附量,揭示了自然环境中,具有EPS的厌氧氨氧化菌对底物产生的双重作用机理,分别为对氨氮的隔离作用和对亚硝态氮的富集作用。这种双重作用为厌氧氨氧化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提供了保障。
其他文献
本文从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中的经验和不足出发,认为与跨国公司经济依存度的提高使我国利用外资进行产业调整成为可能,同时也要对FDI做好产业引导。在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与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相违背的状况。即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产业结构升级非常缓慢。而产业结构发展缓慢条件下的经济增长必将是不可持
随着肿瘤血管依赖学说的提出,发现了血管生成抑制物内皮抑素。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内皮抑素的认识也逐渐增多,有些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该文综述了内皮抑素的发现及其结
从体验经济的视角出发,对体验经济视角下贺州民俗节庆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贺州民俗节庆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对推进贺州民俗节庆旅
所谓诸宗祖师说,即以净土宗祖师为主,旁涉它宗祖师,梳理他们对别时意趣的个性化见解和阐释。
公元七世纪初,吐蕃兴起于今青藏高原。唐朝贞观初年,吐蕃著名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苏毗、羊同后,定都逻些(今拉萨),建官制,立军制,定法律,使吐蕃迅速强盛起来。之后,吐蕃一方面向
目的:了解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HUA)的情况,探究在HUA的影响下IMN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变化情况,综合了解IMN的病情现状,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判断预后
首先叙述了基于身份的加密定义和安全模型;然后总结了基于身份的加密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几个典型的基于身份的加密方案;最后指出了基于身份的加密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
深入分析“塔”的曲式结构及其应用于总体结构力方面的创作手段,充分说明作者将对比与统一、传统与当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也是这首作品具有强烈印象思维特征的重要原因.
磷石膏是二水湿法磷酸工艺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弃物,主要组分是二水硫酸钙。目前,我国磷石膏累计堆存上亿吨,但综合利用率很低。大多数的企业对磷石膏多以堆存处理,这不仅占用土地,还会污染周边的环境。对磷石膏资源化处理一直都是国内外研究者研究重点,但大多都采用煅烧,引入转晶剂等方法制备建筑石膏或高强石膏。本论文运用常压磷酸溶液石膏相转化理论,直接以二水湿法磷酸工艺中过滤且未经洗涤的磷石膏为原料,通过控制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