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3-二羟基苯甲酸十四酯(ABG-001)是本课题组发现的抗老年痴呆病的候选药物。在细胞水平对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ABG-001可能通过激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传导系统诱导PC12细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3-二羟基苯甲酸十四酯(ABG-001)是本课题组发现的抗老年痴呆病的候选药物。在细胞水平对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ABG-001可能通过激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传导系统诱导PC12细胞发生神经突起,因此ABG-001可能具有抗糖尿病效果。本课题利用链脲霉素和高脂饲料构建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对其抗糖尿病药效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ABG-001在5 mg/kg及其它更高剂量均可显著降低病理小鼠的血糖水平,与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二甲双胍在140 mg/kg时的作用相当。同时,ABG-001改善了小鼠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三多一少”)的临床病症。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ABG-001可能通过上调与抗2型糖尿病相关的激素脂联素和瘦素的表达和分泌,作用于胰脏、肝脏、肌肉和下丘脑的脂联素和瘦素受体,抑制胰脏中胰高血糖素的表达和分泌,促进肝脏和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抑制脂肪组织的能量代谢,进而改善2型糖尿病的高血糖和“三多一少”的临床病症。此外,肝脏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传导系统在ABG-001抗糖尿病药效中也发挥了作用。前期的急毒实验结果显示ABG-001在5 g/kg的剂量时未有毒性反应,检测的与毒性相关的生化指标全部正常。以上结果表明ABG-001可能是一种新结构的安全有效的抗2型糖尿病候选药物。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性分析髂骨植骨、椎间融合器嵌入自体骨、椎间融合器嵌入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椎间融合器嵌入同种异体骨四种融合方式在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间在我院收治的107例行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患者,根据术中椎间融合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采用髂骨植
我国南方酸性土壤磷素易被铁、铝等金属离子固定而不能被植物利用,土壤有效磷匮乏是限制南方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一些植物形成了系列生理生化机制来
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用材树种,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长期的杉木人工林连栽造成了地力退化、物种多样性下降等系列生态问题,成为林业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为了解决杉木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行手术治疗中对滑脱椎体进行不同程度复位后相邻节段的退变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明确诊断为L4椎体退行性滑脱症的患者15例,其中男性病例3例,女性病例12例,根据Meyerding分度:Ⅰ°滑脱者5例,Ⅱ°滑脱者10例,年龄54.33±10.98岁,术后平均随访23.3±3.5个月。全部病例均接受同一术者行手术治疗并留有完整影像学资料,包括:术前及末次随访
目的 通过对宁夏地区包虫病例资料的分析和病例免疫相关因子的验证,为进一步探讨包虫病的感染机制和临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对宁夏地区包虫病例资料信息回顾性调查,资料整理并录入EpiInfo软件,数据导入SPSS进行分析,P<0.05为统计显著性;对不同临床特点的包虫病患者进行肝组织相关基因功能分析,并采用qRT-PCR及Western-blot实验方法对肝组织内PIGR与MASP1基因进行验证,
目的:探究成人发病的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adult-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AO-RRP)中不典型增生率和恶变率,并分析这种不良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
目的: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世界第二。进展期胃癌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随着肿瘤耐药性的增强,开发新的抗胃癌药物迫在眉睫。去甲泽拉木醛是雷公藤的提取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选择2013年4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确诊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接受行ERCP+LC者为(ERCP组),接受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一期胆总管缝合术者为(开腹组),其中
钢管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在土木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高层、大跨度结构的建造中十分常见。然而,钢管混凝土结构中的脱空问题是现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它影响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的相互作用,导致构件力学性能减弱,容易引起重大事故。因此,研究脱空缺陷对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带脱空缺陷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基于国内外脱空钢管混凝土
肌间刺(IntermuscμLar bones,IBs)又称肌间骨,位于椎骨两侧的肌间隔中,由肌隔结缔组织骨化而成。低等真骨鱼类普遍存在肌间骨,大多数鲤科鱼类中存在三类肌间骨:髓弓小骨、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