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酷儿”这一概念作为对一个社会群体的指称,包括了所有在性倾向方面与主流文化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性别规范或性规范不符的人。酷儿理论就是这些人的理论。现在酷儿理论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以及后女性主义的一个新理论,着眼于任何不同于主流的现象,也不承认各种“贴标签”的行为。它否定两分法,尊重鼓励个人自我个性的发展,主张和谐。通过研究发现,二十世纪酷儿理论的流行时期,有不少作者以及文学作品受到该理论的影响,即证实了该理论的合理性,如爱丽斯·沃克的作品《父亲的微笑之光》和《紫色》。沃克的《紫色》曾获得普利策奖,对黑人女性文学产生巨大影响;而《父亲的微笑之光》发表之后因文中的观点以及表达引起评论家的争议。这两部作品均体现了爱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以及与酷儿理论的契合。她提出的妇女主义(womanism)比起女权主义(feminism)更具有针对性和先进性,特指成熟独立并具有男性气质的黑人女性。但比女权主义更强调两性关系的和谐。而酷儿理论与沃克作品的契合之处就在于两者均反对二元对立,均以解构二元霸权主义为己任。本文主旨在对系统研究酷儿理论的基础上,将其运用于文学作品的分析中。通过对爱丽斯·沃克作品的分析证明酷儿理论的可行性以及前瞻性。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包括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进行对比研究。本文分成两大部分:一是围绕性、性别、性取向对该理论的产生、发现者以及发展过程进行系统的归纳;另一部分则是对涉及到酷儿理论的《父亲的微笑之光》和《紫色》两部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对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进行阐释。例如在《父亲的微笑之光》中,两个女儿各自人格的成长,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酷儿理论的诠释;在《紫色》中,女同性恋者是如何解构传统父系霸权以及如何寻找自我,建立新的性秩序。本文所最终结论将是理论与文学作品的契合,指出黑人妇女社会中解构霸权二元制的必要性,解构异性恋霸权的可能性以及妇女以自己为中心建立新秩序的和谐型社会。同时作者也会提出该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指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