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本草考证,认为历代所用萹蓄为蓼科植物萹蓄 Polygonum aviculare L.,与现今所用植物品种基本一致。文献查考和实地调查表明川产萹蓄的主流 品种为萹蓄 Polygonum aviculare L.与习见蓼 Polygonum Plebeium R.Br.,在 重庆江津、黔江等地区以异叶蓼 Polygonum aviculare L.var.vegetum Ledeb.作 为萹蓄药用。 对上述3种萹蓄进行了原植物、性状、显微、理化鉴定。性状上,萹蓄与 异叶蓼可依据叶的形状、大小,叶柄明显与否予以鉴别,习见蓼与萹蓄及异叶 蓼可依据叶的形状、大小,瘦果表面特征予以鉴别。在组织构造上的区别不太 明显。澄清了1981年版《中药志》中关于异叶蓼“无中柱鞘纤维,薄壁细胞 中无草酸钙晶体”的错误。对萹蓄与异叶蓼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二者花粉粒 的形态、种子表面纹饰、叶片表面角质层纹理之间的区别不明显。薄层色谱鉴 别中,在丙酮-乙醇-甲酸-水(3:2:1:3)及36%乙酸-乙醇(8∶2)两种溶剂系统 下均未能将萹蓄与异叶蓼区别开,可将习见蓼与萹蓄及异叶蓼区别开。以上研 究结果支持将萹蓄与异叶蓼合并的观点。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川产3种萹蓄所含槲皮素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 明:它们的高效液相图谱大体一致,槲皮素的含量相差较大,异叶蓼中槲皮素 的含量最高,为0.254%,其次是萹蓄,为0.175%,习见蓼最低,为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