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激光熔覆成形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具有柔性化程度高、加工材料范围广、力学性能优良等优势,在航空航天、汽车和武器装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急热急冷的特性容易造成熔覆层内部高的内应力,造成零件变形甚至开裂,严重影响了成形质量。熔覆成形过程的复杂性使得实验手段难以获得熔覆层内部温度、应力分布,而数值模拟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手段。因此本文采取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熔覆成形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具有柔性化程度高、加工材料范围广、力学性能优良等优势,在航空航天、汽车和武器装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急热急冷的特性容易造成熔覆层内部高的内应力,造成零件变形甚至开裂,严重影响了成形质量。熔覆成形过程的复杂性使得实验手段难以获得熔覆层内部温度、应力分布,而数值模拟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手段。因此本文采取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激光内送粉熔覆成形工艺下熔覆层温度场、应力场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降低熔覆层残余应力与变形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有限元几何模型,采用单一控制变量法探讨了不同工艺参数下熔覆层温度场、应力场分布规律,发现激光内送粉熔覆成形工艺下激光光斑呈中空环形状,能量分布呈“马鞍”形,高能量分布在光斑两侧,光斑中心区域能量较低。负离焦量时有利于降低温度梯度,温度分布更均匀。采用分块扫描策略能显著降低温度梯度,温度场分布最均匀。沿激光扫描方向残余应力最大,熔覆层呈拉应力。沿熔覆层深度方向,残余应力随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基材厚度的增加逐渐上升;离焦量越大,残余应力值越小;随搭接率增大,残余应力先增大后减小。研究了不同扫描策略与约束方式对熔覆层残余应力及基材变形的影响规律,发现当基材处于无约束自由状态时,熔覆层最大残余应力较对基材进行约束时上升了31.6%,基材变形量增大了了 167%。当采用分块扫描策略时熔覆层残余应力最低。随着搭接率增大,基材变形量降低,搭接率为30%时基材最大变形量较搭接率为50%时上升了 49.3%。采用往复扫描时基材变形最严重,分块扫描策略时基材变形量最小,较往复扫描基材变形降低了 78%。结合熔覆层残余应力与基材变形来看,最优搭接率为50%,最佳扫描策略为分块式扫描。在数值模拟基础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包括激光光斑能量分布的测试、采用X射线衍射侧倾Ψ法进行了残余应力测量、利用Get Data软件对基材的翘曲变形量进行了测量,最后对显微组织分布及硬度性能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较为吻合,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晶粒尺寸主要与冷却速度相关,从熔覆层底部到顶部,冷却速度增大,晶粒越细小均匀,硬度值与晶粒大小基本呈正相关关系;相较于0离焦量,负离焦量下的熔覆层硬度值更高,-1mm离焦量时硬度值最高,比0离焦量时硬度最大值增加了 34.6%。
其他文献
激光透射焊接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质量可靠的聚合物连接技术,逐渐成为主流的塑料连接方式,并且在医疗器械,白色家电,汽车电子以及半导体封装行业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常用于激光透射焊接的高斯激光由于能量分布不均,易出现器件损坏现象,因此探究使用平顶光束进行激光透射焊接并开展相关工艺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PBT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提出分别使用高斯光束和平顶光束对之进行激光透射焊接并对两种光束下的焊接质量
锂离子二次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输出电压以及低的自放电性能,引起了涉及消费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市场的二次电池技术领域的广泛兴趣。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社会对储能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锂离子电池中的电解液在反复的充电/放电循环过程中,由于不规则金属锂电沉积物的形成,存在锂枝晶引起的安全问题,这不仅导致库仑效率低,也加速了电解质的消耗,甚至增加了短路的风险,而且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易
从细观力学的方向,混凝土的组成成分包括水泥砂浆、骨料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区域,是一种典型的三相非均质复合材料。本文使用APDL经典算法编程制作出了混凝土二维、三维随机骨料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混凝土在细观尺度下的超声振动损伤破坏机理进行研究。数值模拟验证了骨料的体积分数、粒径大小等因素对混凝土的细观损伤破坏特征的影响。而从实验方向,则从混凝土强度、配合比等方面分析了其对混凝土宏观破碎时间
氢气具有能量密度高、无污染和零二氧化碳排放等优点,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型能源之一。电解水制氢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制氢手段而得到广泛的关注。电解水反应包括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特别是OER过程涉及多步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导致电解水缓慢的动力学过程。因此开发高效和低成本的电解水催化剂对于电解水的实际推广应用至关重要。近年来,过渡金属纳米材料作为电解水催化剂取得巨大发展。纳米材料的组成、结
过去十年,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PCE)迅速攀升,目前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已突破25%。与商业化的硅基太阳能电池相比,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制备工艺和成本控制方面都表现出非常大的优势,引起了科学界和商业领域的广泛关注。但是仍存在诸多因素阻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进一步发展,如空穴传输层的复杂工艺制备、钙钛矿材料的表面缺陷和较差的稳定性等。基于此,本研究论文系统研究了空穴传输层的制备工艺
人体骨植入物作为骨骼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实践中。直接激光沉积技术(DLD)由于其能实现多角度制造以及实时改变粉末配比等特点在制造具有复杂结构和个性化设计的人骨植入物具有较大优势。钛(Ti)及钛合金相比于其他金属材料不锈钢和钴基合金具有高强度、质量轻、耐腐蚀、无毒等优势,而羟基磷灰石(HA)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将两种材料通过直接激光沉积技术制备Ti/HA功能梯度材料(FGM)能够
In基钎料作为一种低熔点钎料能与Ag在低温下反应形成耐高温的金属间化合物(IMC)以完成对基板材料的互连,基于瞬态液相(Transient Liquid Phase,TLP)连接技术制备的In-Ag复合钎料焊点能够实现低温键合,高温服役的目标,这对解决封装焊点的高温服役问题意义重大。本文利用微纳米级的In、Ag颗粒制备了不同Ag含量的In-xAg复合钎料焊点,优化了键合工艺,探究了三种增强颗粒(稀
路径跟踪技术是影响智能车辆行车安全、决定智能车辆运动品质的关键技术,但目前针对分布式驱动车辆开发的路径跟踪控制策略较少,部分跟踪控制技术存在精度差、转向控制滞后、运动稳定性差等问题,不能有效的利用分布式驱动车辆四轮独立控制的优势。针对这样的问题,本研究以四轮分布式驱动车辆作为研究载体,建立分层优化的控制策略,在路径跟踪层使用模型预测控制,以实现车辆位置、姿态的滚动优化,同时利用分布式驱动车辆四轮全
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因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共轭大环、易修饰性、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在非均相催化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的研究依旧处于初级阶段,仍然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本论文主要研究金属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在电催化析氧反应(OER)和光催化CO2还原方面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酰胺键联的NiFe金属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在电催化析氧反应
织物的光泽是作为评价织物外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过往的众多研究中,影响织物光泽的因素没有系统深入探究。此外,设备测得的织物光泽度与官能评价结果也没有仔细比较和讨论。鉴于以上研究空白,为此作者进行以下研究工作:本文设计、制备并评价了具有高光泽的织物,确认影响织物光泽的因素。具体内容如下:采用低成本且开发技术成熟的涤纶丝线进行织造、染色,仔细对比影响织物光泽的因素,提出了改善织物光泽度的手段。通过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