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致残及死亡率 较高的疾病。治疗方法较多但无特效的手段,一种或两种方法治疗效果 的报道较多,而多种治疗方法同时比较、总结的报道少。为进一步探讨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特征,寻找发生、发展及治疗规律,尤其是探 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进行下述临床研究。 本资料以过去十年内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2050例为调查对 象,进行MESSS评分判断疗效,依不同治疗方法分6组。 治疗三周后,6组中以普通肝素组、尿激酶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治疗 有效率高,分别为93.22%、92%、91.43%。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及抗血小 板组较低,分别为87.79%、87.16%。降纤酶组治疗有效率最低仅86.53%。 但6组相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0%以上患者能生活自理、独 立生活和基本独立生活的治疗组有普通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尿激酶 组、抗血小板组,分另为83.9%、76.57%、76.00%、73.34%。而低分子右 旋糖酐组较低68.09%, 抗血小板组最低65.87%。在70%以上的四组中分 别与降纤酶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普通肝素组与低分子右旋 糖酐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低分子肝素组与低分子右旋糖酐组比 较有显著差异(p<0.05)。6组中尿激酶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快,积分减 少明显,分别与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及抗血小板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 随年龄增高治疗有效率逐渐下降,特别是70岁以上组更明显。6组 中以低分子肝素组、低分子右旋糖酐组趋势更明显。尤以进展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与年龄关系更密切。首次发病至治疗时间越短,治疗有效率越高;时间越长,治疗有效 率越低。特别是首次治疗时间超过6小时,治疗有效率明显降低。首次 发病至治疗时间6小时内有效率与6小时以上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6小时以内各治疗组有效率无差异(P>0.05)。 军医进修学院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治疗前病情越重,治疗有效率越低。轻、中、重三组治疗有效率依 次降低。三组比较有显著差异门硼.001)。各治疗组轻、中度神经功能 缺损(除中度抗血小板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O叩.05L 重度中以 尿激酶组、降纤酶组治疗有效率为好,与抗血小板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0.01)。 进展性脑梗死治疗有效率72.43儿患者能生活自理、独立生活和基 本独立生活的占48 9儿 普通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尿激酶组、降纤 酶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与低分子右旋糖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O叩.05入 进展时间在12小时内治疗有效率以普通肝素组最高u6.88%),与低分 子右旋糖酥组比较有显著差异b叩.05)。 出血性脑梗死 116例,治疗有效率非常低,仅为乃.0 0巩 患者能生 活自理、独立生活和基本独立生活的占36.21儿 致残率较高。普通肝素 组出血发生率最高门0.17%),其次为尿激酶组6.4删,但出血发生后无 死亡病例发生。低分子肝素组出血发生率最低2.8砌。普通肝素组出血 发生率与低分子肝素组、抗血小板组、降纤酶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帜刎.05入年轻和年老者出血发生率亦高。 大面积脑梗死 199 yj(占 9.71肋,治疗有效率最低门7.84们。患者 能生活自理、独立生活和基本独立生活的占31.66兄 致残率最高。但各 治疗组有效率相差不大O列.05厂 各年龄组治疗有效率亦无大区别 (P>0.05)。 缺血性脑血管病椎食底动脉系治疗有效率高门.16%),颈内动脉 系有效率87.59儿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u北.05)。除尿激酶组治疗颈 内动脉系优于椎合底动脉系外,其余各组治疗椎-基底动脉系动脉系优-.于颈内动脉系,各组有效率相差不大u列.05)。 椎备底动脉系*A治疗有效率门丘68们高于颈内动脉系O1.50徘,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b刎.05)。TIA发展为脑梗死率为23.57人普通肝 素组发生率低*2.22叨,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汀叩.05)。其余各组发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