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鱼礁投入海区后,其会有大量的生物附着在礁体表面,礁体表面的群落结构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本文以普通硅酸盐水泥(P)、添加贝壳粉硅酸盐水泥(S)、钢板和塑料板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不同材料、不同月份以及不同水深对附着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文主要分五个部分来进行分析,期望为海洋牧场建设和人工鱼礁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4次采样共鉴定出70种附着生物,其中,甲壳动物所占种类数最多,高达25种,占鉴定生物种类总数的36%;软体动物15种,占种类数的21%。对4种礁体材料的附着生物群落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的生物组成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褶牡蛎、紫贻贝、麦秆虫、青岛板钩虾和疣荔枝螺等生物构成了附着生物的主体。普通硅酸盐水泥上层附着生物群落聚为一类,添加贝壳粉硅酸盐水泥、塑料板和钢板下层附着生物群落聚为一类。2、对影响附着生物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挂板上的常见种有异管藻、孔苔虫、褐藻一种和多室草苔虫等。深度、温度和溶氧是附着生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因素;盐度、透明度和pH是附着生物群落变化的次要因素。CCA物种-环境因子的双序图可以很直观的反映出附着生物群落主要种类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3、研究普通硅酸盐水泥、添加贝壳粉硅酸盐水泥、钢板和塑料板4种人工鱼礁材料对附着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硅酸盐水泥挂板附着生物51种,添加贝壳粉硅酸盐水泥挂板附着生物53种,钢板31种附着生物,塑料板34种附着生物,普通硅酸盐水泥和添加贝壳粉硅酸盐水泥的附着种类均较多,钢板和塑料板的附着生物种类较少;4种材料挂板上附着生物的共同优势种为褶牡蛎和紫怡贝;添加贝壳粉硅酸盐水泥挂板上附着生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塑料板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最低。4、研究了不同材料礁体的附着生物群落结构演替,结果表明,群落种类的组成和数量存在月份差异。普通硅酸盐水泥种类数量7月份最高(32种),9月(17种)、11月(19种)、和1月(18种)的种类数量差异不明显。4个月群落生物量的变化如下:9月>11月>1月>7月。4个月群落栖息密度的变化如下:9月>7月>11月>1月。4个月份群落的物种优势度存在差异,褶牡蛎在9月、11月和1月处于绝对优势地位,麦秆虫在7月处于绝对优势地位。4个月份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如下:丰富度指数,7月>11月>1月>9月;多样性指数,1月>7月>11月>9月;均匀度指数,1月>7月>11月>9月。添加贝壳粉硅酸盐水泥种类数量7月份最高(36种),9月(23种)、11月(18种)次之,1月最少(16种)。4个月群落生物量的变化如下:11月>9月>1月>7月。4个月群落栖息密度的变化如下:9月>7月>1月>11月。4个月份群落的物种优势度存在差异,褶牡蛎在9月、11月和1月处于绝对优势地位,麦秆虫在7月处于绝对优势地位。4个月份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如下:丰富度指数,7月>11月>9月>1月;多样性指数,1月>7月>11月>9月;均匀度指数,1月>11月>7月>9月。钢板种类数量7月和1月最高(21种),9月(12种)次之,11月(5种)最少。4个月群落生物量的变化如下:9月>11月>1月>7月。4个月群落栖息密度的变化如下:9月>7月>1月>11月。4个月份群落的物种优势度存在差异,各个月份的绝对优势种各不相同。4个月份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如下:丰富度指数,1月>7月>9月>11月;多样性指数,1月>7月>11月>9月;均匀度指数,1月>11月>7月>9月。塑料板种类数量1月份最高(22种),7月(19种)、9(16种)次之,11月最少(12种)。4个月群落生物量的变化如下:9月>11月>1月>7月。4个月群落栖息密度的变化如下:7月>9月>1月>11月。4个月份群落的物种优势度存在差异,长尾亮钩虾在9月和1月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强壮藻钩虾在7月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多室草苔虫在11月处于绝对优势地位。4个月份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如下:丰富度指数,1月>7月>11月>9月;多样性指数,1月>11月>9月>7月;均匀度指数,11月>1月>9月>7月。5、研究了水深对礁体上附着生物组成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种类的组成和数量在不同水层存在明显差异。普通硅酸盐水泥(1850个)、添加贝壳粉硅酸盐水泥(3258个)和塑料板(335个)中层的生物数量和最高,钢板(2695个)上层的种类数量最高。普通硅酸盐水泥、添加贝壳粉硅酸盐水泥和钢板中层优势种的数量最多,塑料板上层优势种的数量最多。普通硅酸盐水泥生物量水层的变化为上层(3483.73 g/m~2)>中层(2569.08 g/m~2)>下层(953.74 g/m~2),褶牡蛎和紫贻贝的生物量在三个水中均最大;添加贝壳粉硅酸盐水泥生物量水层的变化为中层(8195.92 g/m~2)>上层(2016.46 g/m~2)>下层(992.19 g/m~2),褶牡蛎的生物量在三个水中均最大;钢板生物量水层的变化为是上层(187.83 g/m~2)>中层(180.93 g/m~2)>下层(180.52 g/m~2),疣荔枝螺的生物量在三个水中均最大;塑料板生物量水层的变化为是中层(50.13 g/m~2)>下层(15.21 g/m~2)>上层(9.62 g/m~2),紫贻贝在上层和下层的生物量最大,疣荔枝螺的生物量在中层最大。不同水层优势种的数量和绝对优势种不同。普通硅酸盐水泥优势种的数量在不同水层一样,而且绝对优势种都是褶牡蛎;添加贝壳粉硅酸盐水泥优势种的数量变化为中层(4种)>上层(3种)>下层(2种),上层的绝对优势种为紫贻贝,中层和下层的绝对优势种都是褶牡蛎;钢板优势种的数量变化为中层(5种)>上层(3种)=下层(3种),上层的绝对优势种为青岛板钩虾,中层的绝对优势种为麦秆虫,下层的绝对优势种是长尾亮钩虾;塑料板优势种的数量变化为上层(8种)=下层(8种)>中层(7种),上层的绝对优势种为强壮藻钩虾,中层和下层的绝对优势种为麦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