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配合提高军服色牢度研究的课题,本文针对新一代军服所用的纺液着色涤纶多异多重复合变形涤纶长丝的生产工艺过程,研究了纺液着色涤纶长丝性能及颜色变化规律。本文进行了与纤维颜色相关的理论方面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物体颜色产生的原因,结合了物理、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相关内容,讨论了物体颜色的基本定义概念,并系统地提出了物体颜色的基本属性。从理论上分析了光与纤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借助物理光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推导了光在纤维表面以及内部的多次反射、吸收的数学规律,得到纤维漫反射光强分布函数的数学方程的基本形式。同时,系统地讨论了颜色感知过程的生理基础和颜色的色度学基础,并将这些物理的、生理的和心理的表现规律相结合,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纤维颜色的明度主要受到纤维外表面反射光和内反射光的影响;纤维颜色的饱和度和色调角主要受到内反射光的影响。从工程角度出发,以实际工业生产为实验研究对象,分析了色母粒加入量对纺液着色涤纶纤维预取向丝强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拉伸工艺条件下的纺液着色涤纶纤维强伸性能、热收缩性能的变化规律;同时,本文重点系统地测试研究了纺液着色多异多重复合变形涤纶长丝纤维及织物在加工过程中颜色变化的规律。测试结果表明:(1)随着纤维线密度的增大,着色涤纶长丝纤维的明度L、饱和度C均呈负指数规律下降,但色调角基本不变;(2)在不同纤维截面形态中,五叶形截面纤维的颜色明显浅于圆形截面纤维,其色相也有较大不同;(3)在不同的加工方式中,相同线密度的加弹丝与平行牵伸丝相比,其颜色明显偏浅并较为鲜艳;(4)不同加弹工艺参数,生产的变形丝的加弹变形效果不同,加弹变形卷曲率好,纤维颜色总体上变浅,色相基本没有变化;但拉伸倍数的改变,着色纤维(相同线密度)的颜色基本没有变化;(5)随着捻度增加,纱线明度L和饱和度C呈负指数规律下降,而且表面反射光比例下降,导致色调角向“蓝”光方向略有偏移;(6)随着织物减量率增大,着色涤纶纤维织物颜色将会变“深”、“暗”,同时,织物颜色的色相会偏向于“蓝绿”光;(7)不同温度的热定形加工,无论织物的明度、饱和度、色调角,均无明显规律性的差异,即织物经热定形处理,颜色没有明显变化,表明本论文选择的颜料,在织物中没有发生热迁移、升华的现象,具有很好的耐热性。所得到的相应的回归预测规律,与理论分析的规律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