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指导下的《饮冰室文集点校》(节选)翻译报告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A578964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文学可以上溯到晚清时期,1894-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的耻辱惊醒了当时的爱国之士与知识分子,促使他们投入行动。然而,直到1898年那场闻名后世却并未成功的变法运动,才使他们对改革的要求才达到顶峰。对自上而下的改革的幻想破灭以后,有志改革的文人学士便抛开无能的国家,成为了中国社会激进的代言人。《饮冰室文集》的作者梁启超就是这些文人学士的中流砥柱之一。本文为一篇翻译报告,翻译材料取自梁启超著作《饮冰室文集》的点校版本。作者选取了《饮冰室文集点校》中部分以“救亡图存”为主题的文章进行翻译实践,并从“生态翻译学”这一视角对翻译实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作者对翻译材料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从梁启超本人进行的翻译实践和其他学者对梁启超翻译的研究两个角度简单阐述了研究背景。第三部分为理论框架,正式引入生态翻译学理论及其相关概念。接下来第四部分进入本翻译报告的重点篇章——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分析作者翻译的《饮冰室文集点校》(节选)。作者从原文与译文的翻译生态环境对比、语篇把握、词句选择与文化背景知识补充等几个角度列举了翻译实践中的例子,通过分析概括出了在翻译此类“新文体”文章,特别是梁启超的“新文体”时所运用的的翻译策略。第五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得出结论:生态翻译学理论为该翻译报告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在明确翻译目的后,将“三维转换”运用到翻译实践中,能够指导译者更好地进行“适应与选择”,优化译文质量。作者还指出了本翻译报告的创新点:第一,将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原文与译文进行了比较分析。将以往多用于分析翻译中微观现象的“三维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灵活地应用到了原文和译文的语篇比较以及源语和译语的语际比较。第二,梁启超的思想、作品、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均是收到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启迪,通过在翻译实践中加深对“自然生态”与“翻译生态”的理解,通过选词、造句在译文适当地再现自然生态环境形象生动的特点,美化译文,增强其可读性。此外,在最后一部分作者还提出了本翻译报告的局限性,为今后的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目的:研究设计一种基于B/S模式的社区健康服务网络平台,解决社区医疗服务落后的问题。方法:采用面向对象和模块化设计思想,应用基于.NET的程序设计和数据库访问技术,以C#和Ja
南通泉程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立足于国际节能环保前沿。本公司针对国内环保达标要求,研发的碱基多效烟气处理液由碱基母液、多种鳌合剂、吸附剂等组成。消减氮氧化物(NOx)、二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