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樟子松幼苗在不同移植环境下的生长评价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是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在物种保存、科学研究、生态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备研究和保护的价值。本研究以1a生樟子松菌根苗和轻基质营养袋苗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栽植环境下对这两种樟子松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1.智能温室中理想的生长环境能较大程度提高两种樟子松幼苗的成活率、生长量及苗木生物量。   2.在智能温室和露天空地中樟子松菌根苗优于轻基质营养袋苗,其移栽成活率、生长量及苗木生物量大;在太阳能电池板下,移栽成活率表现为樟子松菌根苗优于轻基质营养袋苗,但生长量及苗木生物量表现为樟子松轻基质营养袋苗优于菌根苗。   3.在相同的生长环境下,樟子松菌根苗比樟子松轻基质营养袋苗对环境适应性更强。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2011年春季播种于河南农业大学试验苗圃基地的当年生香樟(Cinnamomumcamphora)和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幼苗为材料,测定了其在2011-2012年冬春自然降温过程中生
P不稳定因子(P instability factor,PIF)是首先在玉米里发现的一类DNA类转座子,后来将结构相似、同源同类型的DNA转座子归类到一个新的家族,命名PIF类转座子。PIF类转座子结构由2
本文以实验室获得的转ADC扇子花‘梦幻蓝’(Scaevola aemula‘DreamBlue’)与非转基因植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室内模拟低温胁迫和干旱胁迫下二者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观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