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6年引人注目的天津滨海新区金融改革中,中国对资本管制的放松实现了突破性进展,而几乎同时,印度也公布了资本项目开放路线图,计划在五年内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化。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资本项目自由化就已经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焦点,只是因为亚洲金融危机才暂时归于平静,国际国内理论界一度处于反思和顾虑状态。因此,在中国近期加快资本项目自由化进程的背景下,如何灵活有效地采取资本管制措施,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规划资本项目的开放,顺利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化,是当前中国理论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资本管制作为研究对象,从资本管制的有效性这一视角展开论述,得出资本管制有效性在逐步下降的结论,分析出资本账户开放的必然性,并就开放原则和步骤提出了设想,就研究的具体思路来看,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对资本管制的基本理论做了论述,从政府管制经济学中推出了资本管制的成本收益函数,并与资本账户开放做出了联系对比,明确了资本管制与资本项目开放之间的关系,然后介绍了我国资本管制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缺陷。其次,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选取适合中国的指标体系,建立了衡量资本管制强度的量化指标,运用基于文本和建立模型的方法对中国的资本管制强度做出了分析,认为中国的资本管制强度较为严格,但处在逐渐放松的过程中。再次,对国内外文献中衡量资本管制有效性的各个标准进行归纳整理,确定适合中国的标准,即资本管制是否对宏观经济变量产生可衡量的影响,从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性、资本流动状况以及国际收支四个方面,遵循统一的理论框架,全面又互补地分析中国资本管制的有效性。最后,在得出中国资本管制有效性在不断下降的结论基础上,说明继续维系目前的资本管制,想法修补漏洞的做法不仅成本高,代价大,更重要的是有效性差,论述了稳妥、有序地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必要性,然后根据资本账户开放的原则和顺序,提出了资本项目开放的具体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