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数据挖掘的隐私推理与调控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应用的繁荣、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中的数据量爆发式地增长,从而形成了海量的网络数据。网络数据作为大数据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广泛存在于社交网络、智慧城市、医疗健康、金融等各个领域,且呈现出高维度、非线性、无标度、小世界等特征。网络数据为科学研究和商业应用提供了充分的数据资源,通过网络数据挖掘发现背后蕴藏的知识和规律能够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网络数据挖掘在发现数据内在价值的同时,也伴随着数据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在对网络数据进行共享和利用的同时,如何根据网络数据的特征有效保护蕴含的隐私信息对数字化、智能化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网络数据隐私保护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网络数据中敏感结构关系的隐私保护问题关注较少。当前网络中敏感结构关系的隐私保护大多仅仅采用结构扰动的方法来实现,缺乏对网络数据结构模式的挖掘和利用。因此,本文立足于网络数据敏感结构关系的隐私保护问题。首先,从网络推理重构的角度出发,通过链路预测进行匿名敏感链路的推理,评估当前链路隐私保护方法的有效性。然后,为了抑制基于链路预测的敏感链路推理攻击行为,从网络数据的内在规律性以及网络链路预测模型的特性两方面出发,构建抗推理攻击的网络数据隐私保护方法。主要有以下四项研究工作:(1)针对当前代表性网络数据隐私保护方法的鲁棒性问题,首先提出通过链路推理研究具体网络隐私保护方法有效性的思路,设计基于网络推理重构的研究框架,为网络数据隐私保护提供基础支撑。其次,提出基于深度学习架构的多层线性编码模型以重构匿名网络,实现匿名网络中扰动链路的推理发现。最后,通过链路推理攻击的准确性和数据效用评估网络数据隐私保护方法的性能。(2)针对传统网络数据隐私保护方法对于多视图网络数据的匿名保护是否有效的问题,提出基于多视图低秩编码的网络结构去匿名框架。该框架假设相同网络系统的不同数据视图之间具有共同的潜在结构模式,通过将目标网络和辅助网络进行多视图低秩联合建模,识别它们的共同结构模式,然后通过网络重构推理目标网络中存在的扰动链路。同时,在以上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优化的基于共同表示的多视图低秩编码模型,实现更精确的网络重构。(3)针对网络敏感链路的推理攻击问题,提出网络结构规律性探索框架,通过网络结构建模和扰动进行网络链路可预测性的度量与调控。首先,提出基于范数约束的自表示模型进行网络结构建模,实现网络结构的推理预测。其次,由于网络子结构之间存在一致的结构模式、具有互相表示的可能性,定义了基于低秩约束的自表示模型,并根据该模型提出网络结构规律性量化指标,从而度量网络本身的链路可预测性。最后,定义网络链路重要性度量,提出结构扰动算法调控网络的链路可预测性。(4)针对网络链路推理攻击导致的隐私泄露问题,从链路预测算法特性的角度出发,提出通过对抗攻击影响预测算法性能进而实现网络敏感链路隐私保护的思路。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的深度结构建模与挖掘,提出了链路预测对抗网络生成算法,使得在对抗网络上的链路预测算法性能显著降低,从而抑制基于链路预测的目标网络敏感链路推理攻击。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新能源、通信、轨道交通、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半导体产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氮化铝(Al N)凭借其直接带隙、宽禁带、高热导率、高热稳定性、高击穿场强、强抗辐射能力等特性,成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中的佼佼者,适宜于制造高频、耐高温、高抗辐射、大功率电子和光电子器件。Al N与Al Ga N、Ga N等其他III族氮化物有低的晶格失配和热失配率,是外延生长这些III族氮化物的理想衬底材料。同
"互联网+"一词是指在创新的2.0时代通过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互联网+"学生和"互联网+"老师的出现对现在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重要作用。特殊时期,许多学校都开始采取线上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家就可以进行学习。而在今后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中,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教学比例安排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我们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信息化教学可以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中一种新的教育形式,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很多教育机构开展线上教学,各种APP和教学平台相继出现,这为专业教学提供了机会,详细阐述了基于互联网背景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提升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学位
本文主要介绍了山东电力行业能耗限额常用标准的适用范围及计算方法,结合山东电力行业节能监察工作,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思路。
DNA测序方法加速了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与发展的进度,是实施精准医疗和基因药物开发的重要途径。DNA测序的目的在于发现测序序列中的变异,探索基因变异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例如,建立DNA测序数据中变异与癌症之间的相关性,已经成为检测与预测癌症的重要技术手段,并能够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因此,DNA序列变异检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为科学地分析疾病和发现新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选择。相关研究尚处于发展
车联网(VANETs)的出现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道路安全和交通效率。信任是协作的前提,在车辆能够相互协作并对交通状态产生这些积极的影响之前,必须解决信任管理的问题。在车联网这样的开放系统中,大多数车辆都是陌生的,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它们之间建立信任的方法。实现车联网信任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首先,如何根据选择的信任因素来定义信任测度。既然车辆自动编队行驶是车联网的典型应用,那么建立有助
生成对抗网络将多个深度神经网络嵌入到最小化-最大化框架中,通过构建初始分布和真实数据分布之间的非线性映射,达到拟合真实数据分布的目的,进而生成各类数据。对比前期生成模型,它的优势在于消除了马尔科夫约束条件,生成网络的参数更新依赖于判别网络提供的梯度信息而非直接依赖于输入,同时具备更强的兼容性。本文重点围绕面向图像认知的多深度神经网络生成对抗机制展开研究,针对多生成对抗网络在图像认知领域的研究热点,
随着移动用户数量和无线数据业务的急剧增长,有限的频谱资源和人们日益增长的数据业务需求的矛盾已经成为移动通信中的主要矛盾。为了满足未来用户、业务、网络的新需求,诸多关键技术在5G中被提出以提高系统频谱效率,增加链路传输带宽,增强基站的覆盖范围和提升用户的业务体验。作为5G关键技术之一的D2D通信技术,是一种允许用户终端间直接通信的新型通信技术。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蜂窝网络接入和传输的压力,并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