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100年中,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之一,远超于环境荷载的能源消耗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建筑领域作为全球能耗的主要方面之一,是温室效应治理过程中的重点关注领域。我国作为世界主要的温室气体高排放量国家,建筑领域能耗约占全国总体能源消耗量的五分之一,探求我国如何做好建筑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对全球气候变暖进程的减缓具有重要作用。实现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的前提是探求建筑能耗的增长驱动力,即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但我国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必然导致各区域的能源消耗和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因此,进行建筑能耗影响因素的区域性对比研究可以根据地区差异制定符合区域自身发展特点的节能减排政策,从而实现全国甚至全球层面的节能减排目标。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现有的关于建筑领域能耗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基于我国的区域发展情况,首先,筛选了我国建筑能耗影响因素的6个控制变量,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建筑能耗和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了数据整理和分析。接下来,建立了我国区域建筑能耗影响因素研究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进行了模型运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有效性检验,得出该环境影响评估模型对我国建筑能耗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最后,基于区域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计算结果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我国建筑能耗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建筑能耗增速明显高于人口和经济发展速度;2)所选研究因素对于建筑能耗均有着正向相关影响,说明我国建筑能耗领域尚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第一阶段;3)我国各个区域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差异明显,因素影响特点具有相邻区域相似的特点,城镇化率成为了全国和大部分地区的核心建筑能耗影响因素。并且,根据研究所得结论拟定了宏观和区域协同发展的节能减排的对策建议,为各区域节能减排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本研究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制定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我国环境影响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也对我国人口发展、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