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在人角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探索其表达通路。并进一步分析VDR特异性配体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1,25(OH)2D3在角膜上皮抗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AF)感染固有免疫过程中的作用及具体效应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验证VDR在正常人角膜组织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应用SYBR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AF刺激永生化人角膜上皮细胞(human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HCECs)和制作大鼠角膜溃疡模型后其VDR m RNA水平的表达变化。加入TLR2受体单克隆抗体和昆布多糖分别抑制TLR2受体和Dectin-1受体后检测HCECs VDR m RNA水平的表达,以探索VDR上游的信号传导通路。检测1,25(OH)2D3与VDR作用后在抗真菌免疫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应用外源性1,25(OH)2D3预处理HCECs12小时后,分别在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AF刺激HCECs后TLR2、TLR4、Dectin-1和抗菌肽(cathelicidin antimicrobial peptide,CAMP)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应用SYBR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在m RNA水平和分泌性蛋白水平下,检测下游炎症因子IL-1β和IL-6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SYBR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VDR在人角膜上皮细胞m RNA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而且且AF刺激HCECs和大鼠角膜上皮均能使VDR表达上调。使用TLR2单克隆抗体处理HCECs半小时阻断TLR2受体后,VDR表达上调状态被明显逆转(P<0.01);使用Dectin-1特异性抑制剂昆布多糖预处理后,VDR表达没有明显变化。应用1,25(OH)2D3预处理HCECs 12小时,之后加入AF刺激,结果显示TLR2、TLR4和Dectin-1在m 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较真菌刺激组明显降低(P<0.01),与此同时保护性因子CAMP的表达水平较单纯真菌刺激组明显升高(P<0.01),且下游炎症因子IL-1β和IL-6在m 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也明显降低。结论:人角膜上皮表达VDR,且真菌刺激可经由TLR2/1复合体-VDR途径使其表达量上调。1,25(OH)2D3与VDR结合可以抑制HCECs中TLR2、TLR4和Dectin-1的表达,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同时增加保护性因子CAMP的释放,从而起到保护角膜上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