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境条件下海南坡鹿性别分离的对比研究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cer08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蹄类动物的性别分离机制研究已成为动物生态学中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但是,迄今为止解释性别分离的机制大多是从雌雄动物内在的生理、行为差异寻找原因的,并没有考虑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本文试图从环境条件对动物的影响解释性别分离的原因,从可能影响坡鹿(Cervus eldi)性别分离的食物条件和隐蔽条件入手,对比不同食物条件和隐蔽条件下雌雄坡鹿对生境因子的选择研究性别分离与外部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对比的赤好和邦溪地区,其为相同季节食物条件赤好地区好于邦溪地区,相同地区雨季食物条件好于旱季;相同季节隐蔽条件邦溪地区好于赤好地区,相同地区隐蔽条件雨季好于旱季。通过海南坡鹿对生境因子的选择和性别分离指数的研究,发现单一假说无法解释海南坡鹿在不同生境条件下性别分离的差异及其原因。赤好地区雨季海南坡鹿的性别分离机制可以用食物选择假说和捕食危险假说解释,但两个假说均不能解释邦溪雨季坡鹿性别分离的原因;在旱季,赤好地区坡鹿的性别分离符合食物选择假说,邦溪地区坡鹿的性别分离的解释符合食物选择假说和捕食危险假说的内容。因此,对于坡鹿这个物种,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性别分离现象显然不能用食物选择假说和捕食危险假说统一解释,而是不同生境条件下有所不同。赤好地区旱季食物条件不是非常丰富,这时食物条件成为影响坡鹿性别分离的唯一关键因子,因此性别分离也只符合食物选择假说的内容;到了雨季,食物条件丰富,影响性别分离的关键因子除了食物条件外,隐蔽条件对性别分离也起明显的作用。邦溪地区由于坡鹿密度过高,导致无论雨季还是旱季食物都不是很充足,但旱季保护区人为投食造成食物充足,雄鹿更多地利用投食牧草,而雌鹿更多地利用生境中食物条件好的地点,雌雄坡鹿在食物选择上发生分离,符合食物选择假说;而雨季食物条件对于这个超高密度种群来说更为恶劣,导致雨季食性性别分离指数小于旱季,性别分离不符合现有的假说。旱季由于人为投食造成食物相对充足,隐蔽条件对性别分离的影响变得较为明显,旱季坡鹿的性别分离也符合捕食危险假说。因此,两个地区不同季节的结果亦说明环境(生境)条件的变化导致坡鹿性别分离程度的变化及机制的不同。综合考虑性别分离与食物条件和隐蔽条件关系,发现性别分离不是由单因素决定的,是多条件因子共同作用导致的;食物条件和隐蔽条件是影响性别分离的关键外部环境因子,说明外部环境因子的影响对性别分离的解释是非常重要的。
其他文献
本文以故障容错控制技术的原理为基础,针对船舶电站多机并联系统有功、无功及转速、电压之间的综合控制特点,经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故障容错控制技术在船舶电站多机并联系统中
顺利完成血液透析的首要条件是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的建立,一般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由于深静脉留置导管具有并发症少、风险低、易于操作、血流量大等优点,广为临床实践采用,既可以
结合国内外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背景,分析了市场、产业、公司的情况,对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找到适合的方法,使公
目的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9月份该科室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日益关注如何获得与人类相近甚至超越人类的决策模型。模仿学习是解决决策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法。模仿学习是指从专家的决策数据中学得到接近专家的决策模
随着国家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变电站等电网设备需要进行及时的维修保养,这使得电网设备运维检修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越来越高。而目前电力公司对电网设备进行检修维护管理时,主要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人工派单方式,人为影响因素严重且检修流程不畅。在设备出现问题故障时,不能及时共享故障设备位置信息和现场具体情况,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电网设备检修工作的开展。因此,现有的电网设备维护管理方式以及自动化程度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遥感影像数据的数据量增长迅速,因此高效调度海量影像数据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三维地形特征空间分析平台”项目的需要,提出了针对海量遥感影像数据管理
本文在研究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基础上,将班级管理与合作学习模式相结合,形成了新的管理模式,即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模式。这种新的班级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班主任主导的管理模
<正> 日土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端,北纬33°12′,东经79°38′,平均高度约为4600米,南距阿里地区政府所在地狮泉河约110公里。1985年,西藏文管会在日土县的日松区、日土区和多
<正> 产业组织问题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人们对产业进入壁垒机制特别是如何运用这一机制塑造我国产业组织则未能给以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较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