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水热技术合成了六个以氰化铜为建筑基元,采用刚性和柔性有机配体修饰的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TG分析,确定其化学式为:[{Cu(bpy)}2{Cu2(CN)3}Br]n (bpy=2,2′-bipydine)(1)[Cu9(CN)9(pz)6](pz=pyrazine)(2)[{Cu(imi)}{Cu(CN)2}](imi=imidazole)(3)[{Cu(CN)}2(biim)](biim=biimidazole)(4)[Cu2(CN)2(btp)](btp=1,3′-bis(1,2,4-triazol-l-ly)propane)(5)[Cu2(CN)2(dip)](dip=1,3′-di(1H-imidazol-l-yl)propane)(6)利用IR、TG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合成的配位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展现为一个结构新奇的zig链,是由溴原子、Cu(I)、[Cu(bpy)(CN)]单元和氰根构成的;化合物2是三个独立的由Cu(CN)和pyz构成的3D结构相互贯穿形成的三重贯穿结构;化合物3是一个三维结构,化合物3中含有一个有CuX(CN)y重复单元组成的六元环,环的大小为9.668×8.596尽管环的有效孔道的部分被有机配体咪唑所填充;化合物4通过[CuCN]与金属配合物构建成有序的三维孔道结构。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铜原子和有机配体的氮原子和氰根使二维层交错穿插形成一种三维缠绕结构。化合物5和6是同构的,分别采用柔性配体1,3′bis-(1,2,4-triazol-l-ly)propane和1,3′-di(1H-imidazol-l-yl)propane修饰,化合物通过铜原子、有机配体的氮原子和氰根形成了一个多原子的大环,大小为20.448×19.858。研究了化合物1-6的荧光性质,化合物的发光归属于金属-配体之间的电荷跃迁,(MLCT)这个测试结果也与红外光谱的测试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