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从贫困落后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从1978年的381元/人到2018年的6.46万元/人,增长了 160多倍,创造了一个举世公认的“中国奇迹”。但是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我国开始注重发展的质量,从党的十八大将“生态”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再到如今“垃圾分类”在全国进行试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一直在路上。本文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的角度入手,搜集了我国对外贸易发达的东部地区全部10个省份2008-2017年期间17个行业的数据,摒弃了传统的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分析方法,采用能值分析方法,更加直观的反映进出口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计算了几个能值指标以及常规的货币指标,以描述调查期间的贸易收益和损失。结果表明,我国贸易的发展,不论从省份还是行业上都存在着差异,有的地区贸易额虽然是顺差,但却从能值的角度亏损了,有的地区贸易额虽然是逆差,但是从能值的角度获利了。为了探讨中国东部地区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向,文章从提高能值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单位产出消耗的总能值、劳动生产率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采用了逐步加入控制变量的方式,依次加入三个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在回归之后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与生态资源利用效率是正相关关系,劳动生产率与生态资源利用效率是负相关关系,因此,建议从这两方面入手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促进我国东部地区的贸易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能值是一个可以衡量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的共同尺度,从货币角度观察到的贸易得失会掩盖生态破坏的真相,不利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各省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从不同的行业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比如:用能值指标替代货币指标;增加资金投入,促进教育和技术的发展;建立贸易能值补偿机制等,通过以上对策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能值交换的公平以及我国贸易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