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大鼠失舌神经动物模型建立及对舌味蕾影响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57014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味觉是人体的重要生理感觉之一,对咀嚼、吞咽、胃肠蠕动以及分泌活动起着重要作用。而味蕾是味觉的感受器官,尤其是舌味蕾在人体的味觉感受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味觉同痛觉、温度觉、触觉等其他感觉一样,受交感神经的支配。味觉神经主要包括两部分:面神经的鼓索于下颌下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加入舌神经支配舌前2/3;舌咽神经支配舌后1/3的味觉。味觉神经尤其是舌神经的损伤在口腔临床中比较常见,多见于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种植牙手术、外伤和唾液腺手术等,发生率约为0.06%~11.5%。在肿瘤切除术中,尤其是恶性肿瘤累及舌神经行半舌切除术甚至全舌切除术的患者,几乎完全丧失一侧或双侧舌神经。舌神经损伤后,患者不仅舌前2/3区域感觉异常、过敏或者迟钝甚至完全丧失,出现疼痛麻木等,而且味蕾萎缩退化,味觉受到不同程度的障碍,影响食物的摄取和营养补充,甚至造成心理障碍,降低生存质量。 目前,为了恢复味觉功能,主要方法是将受损伤的舌神经即刻行神经吻合术,以促进神经束向远端同功能神经束的生长。而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味觉功能的恢复及重建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困难。本课题在建立SD大鼠失舌神经动物模型基础上,观察失舌神经对味蕾的影响,检测Shh在味蕾细胞中的表达变化,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味蕾失神经过程中的变化,为研究味觉功能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目的: 首先建立SD大鼠失舌神经的动物模型,观察味蕾在失神经过程中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该过程产生的可能机制。 材料与方法: 1 SD大鼠失舌神经动物模型的建立108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重80~100g,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单侧失神经组(取右侧舌神经)、双侧失舌神经组(剪取双侧舌神经)。10%水合氯醛(3ml/kg)腹腔注射麻醉,取口内切口,于下颌磨牙舌侧切开口底粘膜,显露一侧舌神经,剪除约0.5cm,缝合口底粘膜。术后观察大鼠的舌前2/3的颜色、温度、质地及活动情况,体重变化,生存状况,并于术后6h、12h、1d、2d、3d、5d、10d、15d、20d、1m、2m、3m过量注射10%水合氯醛处死,剪取舌前2/3组织,立即将标本放入电镜固定液中固定,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舌体表面菌状乳头形态及数量的变化:部分标本放入10%福尔马林中固定,制备石蜡标本,进行包埋、连续切片,每个标本切片6张,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失神经后菌状乳头、味蕾、味孔的形态以及数量变化情况。 2失舌神经对舌味蕾Shh表达的影响动物模型建立同第一部分实验,108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重约80~100g,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单侧失神经组(取右侧舌神经)、双侧失舌神经组。于术后6h、12h、1d、2d、3d、5d、10d、15d、20d、1m、2m、3m过量注射10%水合氯醛处死,剪取舌前2/3组织,0.996的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放入10%福尔马林中固定,制备石蜡标本,进行包埋、连续切片,每个标本切片6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hh的表达情况。原位杂交技术检测Shh在失舌神经过程中的动态分布情况。 结果: 1 SD大鼠失舌神经动物模型的建立 1.1体重变化双侧失神经组术后早期即出现明显的舌尖部咬伤痕迹,第3d时损伤最严重,5d左右开始恢复,10d左右基本愈合;单侧失神经组大鼠舌尖部咬痕较双侧组轻微,早期亦可见粘膜红肿,以后逐渐消退。双侧组体重增长率较单侧失神经组及正常组均有显著性差异(F(正常)=66.097,P<0.0001;F(单侧):119.069,P<0.0001);单侧组体重增长率亦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F=42.529,P<0.0001)。 1.2病理学结果光镜下观察见双侧失神经组菌状乳头及味蕾逐渐萎缩,数量逐渐减少,味蕾顶端的味孔亦逐渐萎缩甚至消失不可见,同时可见丝状乳头样菌状乳头。单侧失神经组右侧菌状乳头及味蕾亦可见萎缩,数量较左侧显著减少。 1.3扫描电镜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双侧组术后早期菌状乳头无明显变化,3d时数量明显减少(22±4.36)(双侧组右侧),后随着粘膜损伤愈合又有轻微增多,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状乳头逐渐萎缩,表面层片状结构增多,直径变小,数量减少,20d时达最少(11±2.00)(双侧组右侧),同时可见味孔缩小,丝状乳头样菌状乳头数量明显增多。3m时双侧失神经组仍可见少量菌状乳头的存在(26.67±3.79)(双侧组右侧),有些与正常形态无明显差异,多数形似丝状乳头样。单侧组右侧菌状乳头较左侧可见明显的萎缩,3d时数量开始明显减少(49.67±3.06),20d左右达最少(323.33±4.04),以后随时问延长可见数量少量增多,但仍远远少于左侧。 2失舌神经对舌味蕾Shh表达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发现术后12h双侧组在味蕾基底细胞层中Shh的表达仍为阳性,1d后几乎无表达,术后3m亦未见表达。单侧组右侧1d时仍可见Shh的微弱表达,随后的时间未见表达,但3m时可见少量表达。原位杂交结果见术后6h双侧组Shh的表达显著下降,12h几乎不可见,术后3m仍未见表达。单侧组右侧6h时亦可见Shh的表达明显下降,12h仍可见少量表达,1d后表达消失,3m时亦可见微弱表达,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单侧组左侧术后Shh的表达均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 1.本实验利用SD大鼠成功地模拟了临床舌神经缺损导致的味觉丧失过程; 2.舌神经缺损程度不同,对大鼠生活行为、体重、舌创伤、菌状乳头及味蕾的影响亦不相同; 3.菌状乳头及其味蕾在舌神经缺损后有一定的自行再生能力。 4.失舌神经支配后,味蕾Shh的表达逐渐降低; 5.一侧失神经不影响健侧的表达; 6.在一定时间内,单侧失神经组可观察到味蕾Shh表达的恢复,而双侧失神经组未见其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通过运用上颌快速扩弓联合自锁托槽结合早期颌间Ⅲ类轻力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一例,并进行矫治前后变化分析,以探讨本病例中Ⅲ类颌间牵引等非手术治疗方法的
【摘要】新课标下提出的三维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勇于探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  【关健词】新课标 数学教学 自主创新学习  中国分类号:G633.6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三维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学
内容摘要实训课教学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中居于重要地位。教师在加强学习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的前提下,可以采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恰当设置教学内容、应用多种学习形式、加强课堂巡查等来提高实训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训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水平  G712  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告诉我们,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亲自动手做。而且技能一旦形成,不易忘记。实训课教学对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学生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是锻炼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阅读方法的有效环节。本文通过探究语文阅读的重要意义,继而提出创设个性化教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以及优化教学目标与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中国分类号:G633.33  前言:  初中语文是学生语文知识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知识水平积累最为重要的环节,而阅读又是考验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最好方式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语言知识来设计富有趣味性、实用性的语文情景活动。因此,教师要活化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力求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模拟真实的生活,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滔滔不绝;全情投入;自我价值;自我的舞台;广袤的世界,  中国分类号:G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悦读的习惯,逐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基。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中国分类号:G623.23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
【摘要】主题教学活动跟课题研究中的体验阅读活动怎样有效的互相渗透、形成互补?使教学与课题自然的形成一体。教学活动中如何以主题活动中的一个话题为中心把体验阅读的课题内容,进行延伸扩展,进而形成更多的话题和活动,贯穿于语言、数学、空间、运动、音乐、人际等能力的培养目标之中。真正实现课题研究的多元化和有效性,也是我们进行课题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体验阅读活动如何走进教学,渗透于日常和生活中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高中数学有效阅读教学的措施进行探讨,包括:阅读数学教材的一般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确定阅读时机和循序渐进指导对数学教材的阅读。  关键词:高中数学;阅读教学;思维能力  中国分类号:G633.6  引言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特殊的作用,而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而必须依靠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积极主动地经历和体验思维活动的过程。数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