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对山东省桑萎缩、枣疯病及竹丛枝植原体进行了分子检测与鉴定,并初步检测与鉴定了苋菜、黄荆和马褂木三种植物植原体新病害。采集山东泰安表现黄化型萎缩病桑树材料,通过PCR扩增16S rRNA基因、延伸因子基因(tuf)及核糖体蛋白基因(rp),分别得到大小约为1.4 kb、0.8 kb和1.2 kb的目的片段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对16S rRNA基因、延伸因子基因和核糖体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利用pDRAW32软件进行RFLP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了该植原体在三个基因水平的亚组分类地位,分别为属于16SrI-B、tufI-B和rpI-B亚组。采集山东省十一个不同地区疑似枣疯病的病害样品,PCR检测结果表明所采集样品内有植原体存在,通过分析16S rRNA基因和r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明确了山东省枣疯病植原体属于16SrV-B亚组。并对泰安的枣疯病材料进行电镜观察,检测到了植原体菌体的存在。从山东济南、日照和泰安分别采集得到了表现丛枝症状的竹子材料,克隆了其16S rRNA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比对和RFLP分析。引起山东省竹丛枝的植原体属于翠菊黄化组的16SrI-B亚组,与国内已经报道的竹丛枝属于同一个组,进一步证明了与竹丛枝病相关的植原体株系分布的广泛性。分别提取表现褪绿的苋菜、叶片黄化的马褂木和表现黄化的黄荆三种植物组织的总DNA,进行直接PCR或nested-PCR检测,从这三种植物材料均扩增得到了植原体的16S rRNA基因,并进一步从表现褪绿症状的苋菜组织中扩增得到了植原体的rp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和RFLP分析发现,与苋菜褪绿病相关的植原体属于翠菊黄化组的16SrI-B,rpI-B亚组;与马褂木黄化病相关的植原体属于翠菊黄化组植原体16SrI-B亚组;与黄荆黄化病相关的植原体属于榆树黄化组(16S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