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年限茶园土壤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的排放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FHAR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生态系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而目前对农业土壤的温室气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农田,茶园生态系统的研究较少。为了解不同种植年限茶园土壤N2O、CO2的时间排放规律及它们之间的排放差异,本研究以湖北省咸宁市贺胜桥镇不同种植年限的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林地为对照土壤,于2013、2014年对N2O、CO2的排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不同种植年限茶园土壤两年间的N2O排放通量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即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而林地季节变化不太明显。50年茶园N2O排放通量的变化范围为-65.62~224.58μg/(m2 h),20年茶园的变化范围为-14.59~208.57μg/(m2 h),8年茶园的变化范围为-5.00~504.06μg/(m2 h),林地的变化范围为-57.11~74.41μg/(m2 h)。⑵不同种植年限茶园N2O累积排放总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按大小比较为8年茶园>50年茶园>20年茶园>林地。从年际差异来看,不同种植年限茶园土壤2013年与2014年的N2O排放总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2014年不同年限茶园排放总量均大于其相应2013年的排放总量,林地则相反。⑶影响茶园N2O排放的主要因子为土壤WFPS、硝态氮含量,其中WFPS对茶园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程度大于硝态氮含量。对50年茶园来说,硝态氮是影响N2O排放的主要因子;对20年茶园和8年茶园来说,WFPS是影响N2O排放的主要因子。随着WFPS的增加,N2O的排放呈增加趋势,而当WFPS继续增加到75%左右时,N2O的排放逐渐开始减小。N2O的排放主要集中在WFPS在55%~90%之间时。⑷不同种植年限茶园两年间的 CO2的排放通量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呈现夏季排放通量最高,春秋其次,冬季排放最低的趋势。50年茶园CO2排放通量的变化范围为24.28~268.68 mg/(m2 h),20年茶园的变化范围为18.34~201.14 mg/(m2h),8年茶园的变化范围为27.60~259.40 mg/(m2 h),林地的变化范围为23.73~288.23mg/(m2h)。⑸不同种植年限茶园CO2累积排放总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按大小比较为8年茶园>林地>50年茶园>20年茶园。从年际差异上看,不同年限茶园土壤2013与2014年的CO2排放总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2013年50年、20年茶园CO2排放总量均大于2014年;2013年8年茶园与林地排放总量均小于2014年。⑹影响茶园土壤CO2排放的主要因子为土壤温度、硝态氮含量、可溶性有机碳,其中土壤温度对CO2排放的影响最大。土壤温度和CO2排放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01)。对50年茶园和20年茶园来说,土壤温度是影响CO2排放的主要因子;对8年茶园来说,除了土壤温度,硝态氮含量也是影响CO2排放的主要因子。⑺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茶园凋落物的添加明显增加了土壤的pH,且对土壤CO2、N2O的排放均有促进作用;添加凋落物的处理中,均发现CO2、N2O排放通量间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1);DOC与MBC在凋落物添加量为20g/kg时,与N2O排放通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
其他文献
学位
近年来,由蓝藻水华引起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次生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当蓝藻细胞在常规水处理工艺中被完整去除后,大部分被转移到给水污泥中。随着放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研究以西安市北郊西查寨村原污灌农田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检测了污灌区土壤的pH值与土壤粒度组成,并且测定了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的含量。对污灌区土壤中六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使用内梅罗和地质累积指数法对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同时对污灌区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估。得到以下结论。(1)污灌区与清灌区土壤pH平均值分别8.83和8.45,土壤整体呈现碱性;污灌区与
学位
城市环卫自卸式压缩垃圾车集自动装填与压缩、密封运输和自卸为一体,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噪音低、密封严、臭味少、成本低的特点,在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行业得到了日益广泛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病,人群发病率高。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鉴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理念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