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沫若作为一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对于我国翻译事业和中国文学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且在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据相关资料记载,他正式出版的译著种类达30种,其中涉及到十多个国家的60多位作家的作品。郭沫若不仅翻译了大量的文学著作,丰富了我国对外国作品的认识,且在翻译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翻译理论,对后人翻译理论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而与此同时,他自己也创作了很多作品,涉及领域广泛,其中许多作品还广为流传。而仔细观察其创作和翻译作品,我们发现在其创作中有很多方面显示出受其翻译实践影响的痕迹。对比两者,我们看到翻译实践不仅影响了他的写作形式和手法,如新诗和自叙性小说及戏剧等的写作及借古人以鉴今等写作手法的运用,对其创作内容和思想也有一定的影响。为更好地理解其作品和深入了解其创作思想,文章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对其翻译和创作进行深入分析,追根溯源,从译者内心世界出发,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作品和明了其翻译与创作之间的微妙关系。文艺心理学涉及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文学创作的规律,文艺心理学可以从更深层次的人的心理和认知出发,对郭沫若创作和翻译其中的联系作更透彻的分析,让我们更明了其创作过程中的转变过程。文章欲运用文艺心理学从郭沫若个人内心世界出发,找寻其翻译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及其翻译实践对其创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运用文艺心理学中的移情理论深入剖析其翻译与创作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对其进行分析及归纳。文中穿插郭沫若创作及其译作为例分析,来更具体细致地解释文艺心理学在其创作和翻译过程中的发挥。本文分成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导论部分,扼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文章的基本结构。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部分,总结概括了国内外针对郭沫若及其作品和翻译的研究情况。第三部分是理论基础部分,阐述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移情理论的发展及在郭沫若作品中体现的主要文艺心理学特征。第四部分分析移情作用下郭沫若的翻译对其创作,主要是对其创作形式的影响。第五部分论述郭沫若在实践翻译中其思想的转变过程及其对创作的影响。分析在创作初期翻译对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的巩固和泛神论在其作品中的体现,以及如何转变到马克思主义并对其创作产生影响。最后是文章的结论部分,对全文主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结论,并指出本文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