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沉思——当代文化散文中文人史观解读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ua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文化散文“指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由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又称‘学者散文’或‘散文创作上的理性干预’,从文化视觉来关照表现对象,但与历史文化反思的作品相比在美学风格上往往表现出理性的凝重与诗意的激情以及浑然一体的气度。”1纵观众多作家的文化散文可以看出,中国历史是文化散文的鲜明主题。文化散文作家在创作理念上具有某些一致性,即:追求文、史、哲的融合,用诗性话语在叩问历史的沧桑中对历史进行深度的意义拷问。因此,笔者试图对当代文化中文人的史观进行多方面的解读。  本文采用文本解析和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以及借鉴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具体考察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余秋雨为发端的文化散文创作轨迹,来分析当代历史文化散文作家甚至当代文人的历史文化观念的变迁。  本论文拟从以下6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部分论述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论述了当代文化散文的发展概况,问题创新,语言特色和历史主题的选择,对当代散文的发展脉络、发展现状及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且将当代文化散文最重要的主题选择——历史主题进行概括性的描述;第三、第四部分,主要分析和论述了当代历史文化散文对于典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形式特点以及历史空白的戏剧化填充,试图通过当代历史文化散文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重新思考,体现出当代历史文化散文作家甚至是当代文人的历史观念,从中分析历史、社会、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变迁和当代文人的社会、历史、文化心态;第五部分,主要是通过当代历史文化散文作家情有独钟的对于历史文人的遭遇慨叹,感同身受,肯定与反思和对理想文人生存状态的向往的深入分析,体现出中国文人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观念和在现代社会的新变化、新发展、新传承。可以说当代文化历史散文作家对于历史的文人化解读也是其史观的一部分,可以通过以上的分析更加全面的了解当代文人的历史文化观念,更深入的分析他们的作品。  深入地对这种文人史观进行探讨、分析和解读,能够反映出历史文化观的变迁以及当代文人的社会历史心态。从当代文人的历史文化观角度对历史文化散文进行分析,并进而审视我们的文化散文创作,对于重新认识历史、国家、民族在文人化的观念变迁,从中看到现代性和启蒙的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师陀作为20世纪30、40年代一位重要的作家,他在文学领域一直坚守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然而对于这样一位独特的作家,我们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研究界缺少对师陀文本整体性的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