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提出,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即认为俄国可以走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新道路,以“农村公社”为基础进入社会主义。虽然他们认为俄国走这条道路是有条件的(西方先于俄国走向社会主义),但他们毕竟提出了俄国新道路的设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形成和提出了俄国的社会发展道路不同于西方发展道路的重要思想。他在新经济政策时期说,俄国由于农民占人口大多数,小农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经过特殊的途径,这些特殊的途径在西方国家是完全不需要采用的。毛泽东积极探索并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继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指导。当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依然致力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发展道路。邓小平不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根据本国国情确定社会主义道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各国走不同道路的理论。从经典作家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各国走不同道路的理论有下述特点:继承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总结出各国走不同道路的实践经验即尊重实践、正视现实,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积极探索新的理论和实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保持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