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强化传热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y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能源供应越来越紧张,能源危机已迫在眉睫。我国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是最大的,占据了国内总能耗的30%以上,其中空调所消耗的能源是建筑行业最大的,高达60%左右。因此,降低空调能耗是行之有效的降低建筑能耗的方法。兰州市作为住建部确定的第一批统计建筑能耗的79个试点城市之一,市政府以及人民深感任重而道远。兰州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降水少,气候干燥,风沙尘土较多且水质不好。结合兰州地区气候特点以及对目前常用的蒸发冷却机组性能分析比较,管式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不仅能够发挥其自身优点,而且对于较差的室外条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研究进展,提出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在强化传热方面的研究目的、方法、意义及在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详细介绍了应用ANSYS14.5进行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了内插螺旋线管内强化传热模型、外置翅型结构管外强化传热模型的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一次空气数值模型的建立过程,分析研究了温度分布云图及温度分布曲线变化图的模拟结果。同时,应用光管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仿真结果与内插螺旋线或外置翅型结构的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对比分析。三个模型的管长均为1200mm,一次空气入口温度为40℃,得出结论:(1)光管筒体模型的出口温度约为38.684℃,温降为1.316℃,3.29%(3)管内强化传热模型的出口温度为35.660℃,温降4.34℃,降了 10.85%(3)管外强化传热模型出口温度为38.576℃,温降1.424℃,3.56%最后,本研究提出应用内插螺旋线耦合外置翅型的耦合式强化传热模型,并以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最优参数设置方案为目标,选择冷却器结构参数为试验的影响因素,利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对该耦合式结构开展模拟仿真实验。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1)对于进出口温度偏离度来说,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螺旋线匝数>螺旋线直径>翅化比(翅片外表面积/光管外表面积)>翅型结构半径心距,最优水平组合为:螺旋线匝数17,螺旋线直径D=4,翅化比(翅片外表面积/光管外表面积)L1为22.5,翅型结构半径心距L为2d1。(2)仿真模拟实验发现相对较优的参数设置的耦合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换热结构可以将出口温度降低到33.044℃,温降达6.956℃,降低了 17.39%,相比于单独的管内或管外强化换热模型,其换热效果大大增强。
其他文献
公平分配行为从属于亲社会行为,公平分配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折射出幼儿的道德发展水平。皮亚杰认为7岁以前的儿童还未发展出平等的观念,8-10岁的儿童倾向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式各样的因耐久性问题而导致的工程事故层出不穷。相对的耐久性设计也日趋完善,但由于各地的环境差异性
目的:研究癌胚抗原相关细胞粘附分子1(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CEACAM1)以及肿瘤抑制候选基因4(Tumor suppressor candidate4,TUSC4)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EACAM1及TUSC4在大肠侧向发
与传统炼钢工艺采用烧成石灰进行转炉前期造渣相比,采用石灰石直接进行转炉造渣新工艺具有节约能源,减少CO2排放,降低冶炼成本等诸多优点。然而,转炉冶炼条件下石灰石的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