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环保问题受世界瞩目,化石能源作为第一大碳排放源且储量有限,因此站上了风口浪尖。而新能源清洁、无污染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成了新时代的宠儿。世界各国纷纷在新能源领域进行布局,大力进行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我国也不例外,不管从政策上还是资金支持上,都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了十足的助力。然而新能源本身具有的一些特性给好不容易发展成熟的电力系统带来了阵痛,新能源出力的不稳定性和电能的即时供需平衡之间产生了矛盾,所以应时之需,储能作为一把利器登上了舞台,储能的能量时空平移特性可以平抑新能源的波动性,让电力系统回归稳定。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具有多元性,且储能技术还未达到成熟,成本还未降至可以大规模推广商用的地步,各个场景中的储能布局需要针对实际的约束去进行规划。本文首先介绍了新能源的兴起,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储能规划研究的现状,接着分别从用户侧、电源侧、配网侧三个场景进行了储能规划研究,研究内容如下:(1)将储能应用场景设置为用户侧,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结合电价政策和投资储能过程中各种商业细节,建立用户侧的成本收益模型,并以内部投资收益率为衡量标准,来判断储能项目值不值得投资。(2)将储能应用场景设置在电源侧,将储能系统应用于辅助火电机组调频,根据电网的两个细则建立火电机组的考核、补偿模型,并结合储能系统的成本模型建立该应用场景的成本收益模型,然后用基于分布式计算技术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能够使机组收益最大化的储能容量和功率。(3)将储能应用场景设置为含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侧,在该场景中,弃风弃光将会造成光伏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等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不能充分利用资源。综合考虑需求侧响应、储能成本,弃风弃光成本,建立该场景下的成本模型,并求解得出让成本最小化的储能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