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国内外语言学家给予语码转换这一社会语言现象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语言学家们分别从社会语言学方向、语法学方向、心理语言学方向以及会话分析方向来深入研究语码转换现象。近年来,语用学家们也试图从语用学这一崭新的视角出发进一步研究语码转换。与此同时,国内外许多学者也对教师在外语课堂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针对独立学院的非英语专业课堂教师汉英语码转换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从语用学的视角出发,以Jef Verschueren(1999)提出的“语言顺应论”为基础,同时借鉴于国栋提出的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2001),深入分析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重点探讨其顺应模式及功能。本研究通过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研究方法对华商学院五名大学外语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的汉英语码转换情况进行了调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语码转换手段的目的是为了顺应,从而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具体的讲,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使用汉英语码转换是对教师心理、语言现实以及教师角色(微观角色)的顺应。除此之外,教师的汉英语码转换是对学生反馈和学生语言能力的顺应。同时,本研究也总结了教师语码转换的诸多功能,其中促进理解是最主要的功能。最后本文提出了基于独立学院的教师语码转换的可行性模式并建议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将语码转换当成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使用语码转换的意识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适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