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屈原《九歌》是一组表现古代祭祀活动的诗歌。含蕴神秘,难以读懂。由于多种原因,自其问世两千多年来,经过历代学者的辛勤探索,关于它的许多根本性问题,如其来源、性质等,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结合当今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文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这些问题作以探讨。从它的来源论起,并以此为出发点,就它的性质、诸神身份、实有章数、其十一篇的次序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本文以为:屈原《九歌》大体是对沅、湘越人《九歌》的译作,是古夏人《九歌》的一脉相传。其内容、性质都有着鲜明的夏文化色彩。其所祭诸神也多是当年夏人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这有较为丰富的古神话资料可作证明。屈原《九歌》保存了十章沅、湘越人旧作。而其中的《湘夫人》一篇是屈原自己写就的仿作之辞。从战国时沅湘越地的现实情况分析,今传《九歌》十一篇的次序应当保持原状,不必另作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