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论在哪一个国家,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想或不便直接提及的事物,或者希望对于一些词语和话题进行一定程度的回避,这个时候人们就会使用一些间接的说法替代原来直接的表达,也就是委婉语。委婉语作为语言的“润滑剂”,能够起到减弱语言所引起的消极情感的作用,因而被广泛地运用在日常交流之中。随着中国和葡语国家交流的日益频繁,中葡两语言之间互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在语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委婉语的翻译也势必越来越重要。然而,在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上,对葡汉委婉语翻译的研究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指的是“译语接收者对译文的反应基本上等值于原语接收者对原文的反应”,传统的翻译理论主要注重于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对应,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却注重于读者的反应。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影响和丰富了中外翻译研究,并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本文试图应用功能对等理论来探讨葡汉委婉语的翻译,旨在寻找一种合理、系统的葡汉委婉语翻译策略,在研究中主要应用了文献研究法、归纳法、演绎法以及对比法等研究方法。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论文的理论框架,介绍了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包括形式对等、功能对等、合作原则、面子原则、礼貌原则以及语义三角等理论,这些理论指导了下文对委婉语及其翻译的研究;第二章首先从中葡两语中对委婉和委婉语的定义出发,分析了如何判别委婉语,然后分别讨论了委婉语的“信息功能”和“委婉功能”;第三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分析和讨论了建立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下的委婉语翻译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使用条件和限制。在这一章的最后还讨论了译者自身能力对委婉语翻译的制约。功能对等理论对委婉语的翻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然而,在葡汉委婉语的翻译实践中,该理论存在缺陷也是不可避免的,需要对其进一步地探讨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