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生物材料低温保护剂处理的膜式微流控系统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殖细胞、干细胞以及免疫细胞等生物样品在临床疾病治疗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低温保存面临越来越多的微量体积生物样品,而现有的技术或者方法处理效果并不理想,系统效率需要显着提高才能满足实际需求。溶液单次经过这些装置处理,难以充分添加/去除低温保护剂。本文基于自发的“浓缩—稀释”效应开发了一款新的膜式微流控系统,实现高效、安全地为微量体积生物样品添加/去除低温保护剂。对于所提出的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芯片与系统设计:基于流体动力学和正交试验设计原理,仿真优化微流道相关几何参数,得到最优微流控芯片设计方案;然后,进行了多通道注射泵运动结构系统、限位系统等的详细设计,建立基于STM32开发板的控制平台,应用Keil uVision5软件编制控制程序,软硬件联调,实现整个样机的集成。最后,对注射泵进行了运行速度和流量精度测试,结果表明其精度达到97%以上,初步符合实验需求,可以很好地应用于下一步低温保护剂处理实验;2、膜式微流控系统传质特性研究:建立了流体流动和跨细胞膜传质理论模型,仿真分析不同传质参数对低温保护剂浓度和细胞体积动态变化的影响,得到最优的处理条件。开展了无细胞实验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分析表明,仿真计算数据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溶液浓度分布、输出特性实验研究则进一步说明系统可以可控、高效地处理低温保护剂;3、红细胞低温保护剂处理的实验研究:经过理论和无细胞研究实验掌握了系统传质的基本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细胞实验,进一步分析系统的实际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在8min左右实现50ml红细胞悬浮液低温保护剂的添加工作,整个处理阶段,红细胞悬浮液溶液浓度逐渐持续变化,且最终细胞回收率达到93.78%。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膜式微流控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微量体积生物样品低温保护剂的平稳、可控添加/去除处理,有望大幅度提高微量体积生物样品低温保护剂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其他文献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学的重要医学学科,它主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命质量的提升,对于医学治疗之后开展的新的更加健康的治疗模式,本文拟从康复医学人才培养、预防治疗为主、中
<正> 1948年出生于山东省梁山县,1967年任林海日报社记者,1975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1978年任《中医药学报》编辑,1980年任《中国针灸》编辑,1985年任《针灸学报》总编辑。
自中共十九大以来,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实施了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生态文明和海洋大国。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在谋略上顾长远,在改革上抓创新,在管理上
中秋临近,节味渐浓。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款式和口味的月饼层出不穷。节日期间,如何既能品尝美食,又能保持健康和好身材?专家认为,吃月饼应该浅尝辄止:“健康的成年人建议一天吃一块月饼,老人和小孩食用半块为佳,慢性病患者或‘三高’人群最好不吃或少量尝鲜即可。当然,根据个人身体状况、月饼大小可酌情调整,这样既能兼顾健康,又能享受节日氛围。”  月饼是一种传统美食,不但外观精美、